我真切地希望你,不要因為某一次嘗試的結果不如人意,就此將自己深鎖在失敗的牢籠裡

人生卡關?壓力爆表?心累提不起勁?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被自動化負面思考困住了。找到戰勝逆境的關鍵,就從培養「正向核心思維」出發,現在開始,鍛鍊心靈肌耐力,讓你的心更加堅韌強大。
文/池羅英
失敗不是損失,而是機會:人會失敗的真正原因
人們常用「只走花路」這句話來表達祝福。倘若人生真能如此,漫步在鮮花錦簇的大道上,該有多麼美好?然而,即便不奢求花路,只盼望平坦順暢,我們卻總會遇上碎石遍布、荊棘叢生、泥濘難行,甚至是無路可走的困境⋯⋯有好幾次,幾乎因此癱軟在地、泫然欲泣。有時,會因一時踩空而滑倒,或因絆到石頭而跌跤,又或是撞上意想不到的阻礙而摔得不輕。
在這條人生的道途上,你是否也曾跌倒過?生命中,那最令你刻骨銘心的挫敗,發生在什麼時刻?想必每個人都曾有過難以忘懷的挫折經驗,或許是考試失利、戀情告終、升遷無望、職場突遭解僱、經商失敗,抑或是婚姻破裂等。正如俗話所說:「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沒有誰的人生,能夠永遠一帆風順。
偶爾,你會不會希望人生能像組裝家具一樣,附帶一份說明書?只要照著指示步驟一、二、三⋯⋯到最後一步「喀噠」一聲,完美組裝出零失誤的成品。然而,人生並非制式的組合家具,反而更像是設計師費心手作的家具;設計師嘔心瀝血,一次又一次地繪圖、拭去、修改,這裡細細修飾,那裡反覆打磨,最終才完成那件世上獨一無二的作品。
不僅是自己,許多人也期望孩子能過上安穩順遂、沒有失敗的人生,就像組合家具有著明確的公式可循。然而,即便生活真的能參照說明書進行,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也難保一次都不會跌倒。每個人都曾遭遇過大小不一的失敗,有些痛苦的經歷甚至會留下難以撫平的創傷。即便如此,我仍想告訴各位:請不要試圖逃避失敗。為什麼呢?
預測會失敗的柔軟態度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人生本質上就是一段學習的歷程。試問,在學習之路上,真有可能完全不犯錯嗎?剛出生時,我們一無所知,甚至連自己的頭都無法好好挺立。是經過了數不清的嘗試與失敗,才一步步學會了抬頭、翻身、爬行、坐穩、站立,乃至於行走。如今我們掌握的每一項熟練技能,都是無數學習與練習累積的成果;當下的我們,也依然處在持續學習和成長的階段。說到底,學習本身就離不開「反覆試驗」(Trial and Error),也就是必須透過嘗試與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才能真正學會。
跌倒,才懂得如何再次站起
我們不該逃避失敗,反而要勇於面對的第二個理由,與未來社會的特徵緊密相關。展望二十一世紀中後期,我們最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在美國教育界,經常強調二十一世紀必備的四項關鍵能力(即 4C's):創造力(Creativity)、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以及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
作者:池羅英
出版社:大好書屋/日月文化
出版時間:2025年6月5日
未來,將不斷湧現當前難以想像的新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具備批判性思維,去分析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狀況,並運用新穎、創新的想法來尋求解決方案。此外,愈來愈多複雜的問題將難以獨力解決,這使得溝通與合作的能力變得格外重要。而在眾人集思廣益、共同處理複雜難題、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勢必會經歷許多的嘗試與挫敗。
要順利適應未來社會,首要特質就是「復原力」(Resilience)。就像一顆球掉落地面後會反彈回來一樣,復原力指的是當我們遭遇失敗、考驗、創傷、逆境等困頓狀況時,能夠自我調適、回復常態的能力。一旦學會了如何在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方法,你自然會變得更加勇敢。當復原力足夠強大時,你就不會再懼怕失敗。
重新框架:視失敗為契機之後
你是否聽過,有些人遭遇重大事故或慘痛失敗後,反而變得更加堅強的故事?這種現象稱為「創傷後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以我自身為例,在經歷過一段因病痛導致日常生活幾乎瓦解的日子後,我確實成長了不少,心智也變得更加成熟。
若一個人能看見失敗過程中潛藏的積極面,就有機會在跨越康復的關卡後,獲得長足的進步與成長。要實現這一點,我們需要轉換固有的思維模式,重新設定看待失敗的框架,不再將它定義為「損失」、「挫敗」或「落後於人」,而是視之為「機會」。
我們未來的人生還很長,就算此刻你覺得已經走到了絕境,機會也總會再度降臨。因此,我真切地希望,不要因為某一次嘗試的結果不如人意,就此將自己深鎖在失敗的牢籠裡。請試著把它當作一次學習和進步的機會,一點一滴地,重新讓你的身心活動起來。當情況糟糕得讓你感到絕望時,請先起身,好好吃一頓飯,睡個安穩的覺,然後再重新跨出微小的步伐,而不是從此打退堂鼓。然後,每當你跌倒時,請記得問自己兩個問題:
「從這件事中,我可以學到什麼?」「以此為起點,我該如何再次成長呢?」
請別忘了,我們誕生於世界上,並非注定要追求成功,而是為了不斷地成長。即使是被腳下的石頭絆倒的那一瞬間,各位其實也正在成長。我衷心期盼,透過「重設框架」這個視角,各位未來都能用更坦然、更從容的心態,去迎接人生中那些無法避免的失敗。那個在跌倒之後重新「站起來的我」,必然就是「在成長中,一個更進步的我」。
●本文節錄自大好書屋/日月文化出版之《核心思維,喚醒你的內在力量: 33個心靈強化練習,告別焦慮&調適壓力,培養積極心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投票抽獎】盛夏蔬食上桌!「彩色瓜果炒十錦」吸睛又開胃
📰 越想省錢反而花更多?20個希望年輕時就懂的理財祕訣
📰 收入有限、支出無限,租屋小資、三明治族群如何儲蓄理財?
📰 五招幫你脫離月光族身分!省錢不是重點,而是主動察覺支出流向
📰 你適合哪種薪資分配比例?儲蓄要有效率得先選對規劃方式
📰 從今天起拒絕成為卡奴!利用3條規則,學會聰明使用信用卡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