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印度蒙兀兒帝國崩潰,宮廷詩人加利卜在動盪之中飄搖生存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19世紀中葉,蒙兀兒帝國的衰落恰逢人緊張局勢加劇,《印度末代帝國:1857年德里戰役揭開蒙兀兒王朝的覆滅》講述這場血腥叛亂與其中動盪而複雜的政治、文化與宗教衝突的故事。

文/威廉.達爾林普

對宮廷詩人來說,情況也是非常不妙:加利卜於一八五六年二月二十三日寫道,「我不熟悉阿瓦德和該地事務,但這個國家被滅,還是讓我心情低落。我認為,凡是有正義感的印度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加利卜原本有阿瓦德的納瓦卜發放的小額養老金,但隨著阿瓦德二月時遭併吞,再也拿不到這筆錢;隨著師從他學作詩的米爾札法赫魯於七月去世,他的收入進一步縮水。

一八五六年七月二十七日,他寫信給某友人,說:

「記住,當然繼承人之死,對我打擊甚大。那意謂著從此以後,我與王廷的關係會與國王相終始。天曉得誰會是新的當然繼承人。懂得欣賞我的人已死,此後誰會肯定我?我相信我的造物主,我聽命於祂。結果,一下子就蒙受這樣的損失:他(米爾札法赫魯)過去每月給我十盧比,供我買水果給我的兒子(兩個養子)。此後誰會給我那筆錢?」。

加利卜,一如此前和此後的許多作家,苦於既有昂貴的嗜好、強烈的自負,卻無足夠的錢來維繫這些嗜好與自負。他的財務狀況始終不穩,因拉不下面子,而拒絕德里學院波斯語教授這個大有賺頭的工作機會後,尤為困頓。那時,在受邀前來申請這個新職務後,加利卜乘著轎子來到德里學院。但來到學院大門後,他不願進去,直到祕書托馬森先生出來迎接,才入校,因為他堅持基於自己的貴族身分,必須有這樣的待遇。

當時,經過長時間的僵持,托馬森先生親自出來,解釋說,他出席行政長官的政務會議時,給予他正式迎接,很適當,但目前,他是來應徵工作,正式迎接就沒道理。加利卜回道,「我以為受聘於政府,會讓我享有比此時所得到的更大尊榮,而非比我已得到的還要不如。」祕書回道,「規定如此,恕難從命。」加利卜說,「那麼我希望你准許我告辭。」隨之離開。

 

在這樣的情況下,札法爾並未更加器重他,反倒把大部分的恩寵和隨之而來的豐厚養老金,賜予明顯不如他的札烏克,就讓加利卜益發惱火。

加利卜絕對無法理解札法爾為何這麼對他,因為他曾大膽面陳札法爾:

我敢打包票,你肯定也為自己得到上天眷顧,擁有像加利卜這樣的奴隸,而感到很得意。加利卜的詩歌具火一般的燎原威力。依照我的本事,應得到多大的關愛,就請給我那樣的關愛,好好器重我,敞開你的心胸接納我……看看我的造詣,瞧瞧我的本事……幹嘛談到阿克巴皇帝在位時的詩人?光有我,就證明你的時代更勝他的時代。

 

札烏克一八五四年去世時,札法爾終於任命加利卜為他的烏斯塔德(ustad,專家或大師,在此指詩學老師),加利卜隨即享有隨該職而來的薪水,而加利卜(至少據德里當地傳說)終於能嘆口氣,寬慰的說道,「那個用旅舍老闆用語講話的人」終於不在了。札法爾或許不是很看重加利卜的才華,但皇廷卻是加利卜所能倚靠的金錢命脈。早在一八五二年札法爾生病時,加利卜就焦急的寫道,「接下來會怎麼樣?受他庇廕的我會有何遭遇?」後來他又說,「蒙兀兒皇子聚集於紅堡,朗誦他們的嘎札爾……這個皇廷已時日無多,它怎能永久存在?誰曉得他們明天還會不會碰面,如果明天碰面,他們再來還會碰面?這聚會隨時可能消失。」

加利卜之所以如此悲觀,原因之一是他與德里城內許多人不同,始終清楚西方科學的先進,一八二七年去加爾各答就已見識過那種先進。賽義德艾哈邁德.汗欲說動他為某一版的《阿克巴皇帝的治理》(Ain i-Akbari)寫引言時,加利卜在回信中勸他,不要老是回顧過去的蒙兀兒人,應該擁抱未來,「看看印度境內的英格蘭白人!」他寫道:

他們已把我們的東方先民遠遠甩在後頭。他們已將風和浪任其擺布。他們靠火和蒸氣行駛船。他們不用彈撥器(mizrab),就創造出音樂。憑藉他們的魔法,詞語像鳥兒飛過空中。空氣著了火……不用油燈,城市得到照亮。這一新法則,使其他法則變得過時。腳邊明明有一批珍貴的珍珠,你為何非要從被歲月淘汰的老穀倉拾起麥稈?

 

而今,在法赫魯已死且阿瓦德慘遭吞併之際,加利卜認為立即想辦法覓得其他財源,同時教英格蘭人認識他們明顯欠缺的文雅舉止,才是明智之道。為此,他經由坎寧中轉,向維多利亞女王獻上一首波斯語頌詩(qasida)。開頭,加利卜以簡短詩句讚揚女王「璀璨如星辰」,言不由衷的將她的印度總督說成「偉大如亞歷山大、傑出如費里敦」,然後迅即言歸正傳:提醒女王勿忘了行之已久的傳統作法,即君王應支持版圖裡的詩人,以換取透過詩歌名留青史。

書名:《印度末代帝國:1857年德里戰役揭開蒙兀兒王朝的覆滅》
作者:威廉.達爾林普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5年5月15日

倫敦的女王顯然不是很熟悉這些事的細微規矩,於是他在附信裡更清楚表明其意向。他提醒維多利亞女王,上真正偉大的統治者,「以珍珠填滿詩人和獻上祝福者的嘴,用黃金表達對他們的看重,賜予他們村子和酬金,」藉此獎賞他們。同樣的,「崇高女王應授予請願者加利卜米赫克萬(Mihr-Khwan,『讚揚愛與仁慈之人』)的封號、賜他榮譽袍、從她的豐盛大餐撥出一些麵包屑給他——用白話說,就是『養老金』。」

加利卜殷殷期盼女王充滿感激的回覆,以及她賞賜的豐厚俸給,最終落空。但這首頌詩會在不久後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即助他保住性命。

● 本文摘選自馬可孛羅出版之《印度末代帝國:1857年德里戰役揭開蒙兀兒王朝的覆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馬可孛羅文化 印度 英國 歐洲 殖民 社會人文 歷史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琅讀金句/人們喝酒或許只是想篩選記憶,留下值得的、忘掉沉重的

一碗麵的價格怎麼定?小至烹調食材,大至責任險保費都得算進成本

名醫林芳郁罹失智症!妻林靜芸揭病程變化與照護挑戰

我真切地希望你,不要因為某一次嘗試的結果不如人意,就此將自己深鎖在失敗的牢籠裡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