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平均每分鐘產生四個意念,有些祕密不必死守也難以放下

書名:《守密:祕密心理學的第一本書!那些藏著不說的,如何影響你的健康與未來》 
作者:麥可.史萊平恩(Michael Slepian)
出版社:究竟/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1日
書名:《守密:祕密心理學的第一本書!那些藏著不說的,如何影響你的健康與未來》
作者:麥可.史萊平恩(Michael Slepian)
出版社:究竟/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1日

研究顯示,不論在任何時間點,每個人平均都有13個祕密。儘管祕密如此稀鬆平常,但它對心理健康可能是個負擔:越常心繫祕密的人,越容易覺得日子不安穩。這並非因為我們「藏得很辛苦」,而是「想得很辛苦」;沒錯,光是想到自己有不可告人之事,就足以令人備感壓力、覺得自己不夠真誠──但事情未必如此,也大可不必如此。

麥可.史萊平恩(Michael Slepian)為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領導與倫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祕密的研究先驅。研究有關祕密的心理學長達10年以上,研究內容包含祕密如何影響信任和動機、保守祕密的後果、祕密如何改變我們的行為、判斷和行動,並撰寫過50多篇關於祕密的文章及《守密》一書。(編按)

文/麥可.史萊平恩(Michael Slepian)

我們要求數千名參與者做出「想起祕密的次數」估計時,我們發現:每個祕密每週平均會在腦中出現三次。但如果要參與者去看自己最重要的祕密——讓他們感受最強烈的——他們說,每週平均會想到二十次。

為什麼要討論我們有多常想起一個祕密?我們進行調查時,除了問參與者有多常想起每一個祕密(特別是當他們不需要隱瞞的時候),我們也想了解每個祕密對他們日常生活的安穩程度有多大傷害。參與者的回答是,越常想起自己的祕密,就越感到不安穩,甚至連不需要在言談中隱瞞的祕密也是如此。

這些研究,連同我在《守密》第一章提到的山丘坡度研究,說明了祕密帶來的壓力中,有部分來自於祕密會占據我們的心思。但如果思考祕密如此有害,我們的心思又為何會如此頻繁地回想它呢?

人類的心智很容易脫離當下的環境。我們盯著一項必須完成的工作或雜務,但心思早就跑到了其他地方。就算在與另一個人對話時,思緒也會亂飄,讓你必須尷尬地假裝自己有在聽,或請求對方再說一次。這與我們是否喜歡工作,或朋友是否有趣無關。根據研究估計,我們醒著的時間裡,大約有四○%都在走神。

心智會停留在應該專注的事情上,直到它突然轉彎。但意念很可能不會停留太久,因為新的意念會不斷跳上舞臺,以爭取注意。心思時常脫離當下,因為我們對事情的專注力只能維持一段時間。所以當你不用忙著處理眼前的事物時,心智就會自由活動──例如通勤時望著車窗外,或外出散步時。我們的心智能夠涵蓋廣大的領域,飛到遙遠的地方。遊走的心智終將碰上我們的祕密,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接著,我要問你一個問題:你剛才在想什麼?花一點時間好好回想一下。你的心智很可能離開了這一頁的文字。也許我提到了什麼,讓你想到其他事情。是什麼事情?如果要你寫下一整天的所有意念,我很確定你會寫出自己要處理的雜事、跟金錢有關的事、自己所犯的錯誤、外表、健康、某個政治或社會議題、自己的時程表、事業、天氣、食物、睡眠、你的親人朋友⋯⋯我很確定你會想到這些事,不是因為我很會猜,而是因為我看過統計資料。過去幾年,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瑪麗亞.馬森(Malia Mason)忙著在白天打電話問別人:除了你眼前的事情外,你上一個意念是什麼?

一九七○年代,根據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教授艾瑞克.柯林格(Eric Klinger)估計,我們的心智在一天裡會產生四千個不同的意念。假設清醒時間是十六小時,那就是每小時兩百五十個意念,或每分鐘四個。這些數字來自於他的研究,他訓練了一群參與者,來偵測注意力在不同意念上的轉移。

就像蜂鳥,我們的心智不停在飛舞,但也會一再重返同樣的地方。之所以頻繁回到關於待辦事項、金錢、錯誤、健康、事業、親友與未來等事情上,因為這些事情是你目前關切的,也就是你當下的目標、需求、渴望與計畫。

任何與你目前所關注問題有關的事情,都很容易捕捉你的注意力,這正是你希望心智運作的方式。你不會希望它專注到聽不見樹林中有野獸,或有人在派對中喊你,或是門鈴聲。如果心智不會因這些聲音而分心,你就有可能會被野獸吃掉、忽略朋友的招呼,或拿不到外送的披薩。你的意念也是以同樣的方式提供有用的分心。

也許你曾有站在某種高處的經歷:懸崖、橋梁或陽臺。你心想:「我可以跳下去。」這不是因為你想跳,而是你想像那是自己能做到的。研究者對超過四百位大學生提問,當他們靠近危險的高處時,是否曾想過要跳下去,大約半數的學生回答有──儘管大多數學生從未有自殺的念頭。我也曾在高處想像自己跳下去的畫面,但為什麼會這樣?原來這是一種合理的焦慮。處在引發焦慮的危險情境下,我們會想像最糟糕的情況、最惡劣的未來,這樣我們才可以避免。想像自己從高處摔下是一種是你希望能讓你分心的適應性意念,這樣你在靠近高處時,就會格外謹慎。

當我們產生意圖時,會特別注意環境中與該意圖有關的事物。在餐廳裡,當一位侍者問你要沙拉或薯條時,任何有健康飲食目標的人,都會想起「我該吃得健康」這件事。當然,單純想起目標並不意味著就會遵循。當我結束旅行回到家、從行李箱拿出未穿過的運動服裝時,不可能忘記我當初攜帶這些衣物的意圖。我們尤其善於想起未達成的目標。

意圖、當下的目標,與目前的關切,是維繫漫遊心智的好理由。假設你要去買一瓶牛奶,走進雜貨店時,心裡同時念著「牛奶,牛奶,牛奶」是很有幫助的。同樣的,如果有重要的期限要遵守,你就會把那件事放在首位。就像你希望知道叢林中有野獸,或希望在派對中聽到有人喊你的名字,你希望任何與當下目標有關的事物都能立刻引起你的注意,無論是牛奶召喚著你去買它,或帶著一絲遺憾地想起應該要點沙拉而非薯條。這就是所謂的意圖;你時時設法加以達成。

人類的這種認知能力說明了為何祕密在我們的意念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意圖守密,意味著無論何時,凡是當你與人交談時,你都想偵測到任何與祕密有關的東西,好讓你能對自己的言談格外謹慎。基於這個理由,你希望很容易就能想起自己的祕密。

保持警惕,提早偵測,能讓你在對話接近自己的祕密時保持冷靜。但「更敏銳」同時也意味著即使不需要隱瞞時,你仍會想起祕密,正如我們會時常想起其他關注的事物與目標(例如去雜貨店),就算處在非直接相關的時刻(例如在公司開會時)亦然。

對關注的事物過分敏感,有時會讓我們疑神疑鬼,自己嚇自己。因此,有時我們會發現,即使自己一個人獨處時,也在思考祕密──旁邊無人,根本不需要守密。想起祕密並不一定是問題,只是有時你一旦想起,就很難放下。

「琅琅悅讀」與究竟/合作,歡迎踴躍回答下面的票選問題,並留下聯繫email(僅供本次活動使用)即可參加抽獎活動,投票時間至11/27 23:59止。投票次數越多,中獎機會越大!

●本文摘自究竟/圓神出版之《守密:祕密心理學的第一本書!那些藏著不說的,如何影響你的健康與未來》。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圓神出版 心理學 心理勵志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做好5件事為自己的夢想而活

LOG IN 台南/為什麼台南能推動老建築活化?「舊料新生」延續集體記憶

對抗國軍、歷經「被自首」...紀錄紛亂局勢下奮力活著的人們

青春痘、婦科問題令人頭痛!也許你可以嘗試中醫調體質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