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必為自己遭受的傷害負責,你真的可以選擇不原諒!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文/王思涵(身心精神科診所臨床心理師)

你真的可以選擇不原諒。

如果書名能改成這樣就好了。

這是我見到《教我如何原諒你?》這書名的第一個念頭,雖有些冒犯,但所幸帶著謹慎與好奇的心閱讀完畢之後,確信這個想法並沒有違背作者寫書的本意,而鬆了一口氣,甚至可以提前預告拿起這本書的你,在任何人際關係的創傷中,作者相當認同不需要「迅速且輕易的」給出原諒,書中將此稱為「廉價原諒」。

也許有些人看到這幾個字時,內心已經湧上了不舒服的感受,但我想再強調一次:你確實可以不用急著原諒任何人、任何事。

談論到需不需要原諒,就涉及到這段關係對每個人的意義。書裡多數的個案遭遇這個困難的處境時,往往是原諒者與被原諒者之間有著相當緊密的關係,例如:親子、伴侶、手足、其他親友、過去的自己等等。在一段對你有意義、或是曾經有意義的關係裡,原不原諒的議題會特別令人糾結。

原諒與被原諒的發生,很難透過一個人獨自完成,它和創傷的復原類似,通常都涉及到事件兩造、周遭人際支持,與文化脈絡、社會處境、治療歷程等等。我們或多或少可以認同、甚至體驗過,在東西方的宗教及社會文化脈絡裡,人們還是經常受苦於「被期待」做出原諒的舉動,無論是表面的,還是內心深層的。

透過在臨床上的經驗與觀察,可以感受到現今社會的氛圍中,對於所謂「和解、原諒」仍有著急且草率的期待。若一個孩子被另一個孩子搶走心愛玩具,兩人打鬧爭執,有所謂的「大人」過來,通常會試圖「主持正義」、判定對錯,下一步就是希望他們和好。倘若其中一個孩子表示不願原諒,或是另一個孩子不願請求原諒,便容易引發在場處理爭執者的焦慮。

本書作者在導言中提到一則孩童爭吵與和好的故事,故事中父親如何看待孩子們的行為及作者對這則故事的看法,是一個可以做為我們思考與參照的案例。正如作者所言,故事裡的孩子們之所以能快速和好,是因為一方並未惡意傷害另一方。但在其他狀況下,當這類傷害事件發生,許多人會不自覺期望雙方要往和好的方向走,當大人沒得到預期結果時,就試圖威逼或好言相勸,以達到「社會文化內建」對和好的期待。

但事情真的如此「應該」嗎?

當我們能允許某些事情不需要立刻發生,例如不馬上原諒也可以時,才能真正觸碰到受傷的人最深處的感受。有些傷發生在事件當下,像是小孩子心愛的玩具被搶走的時刻、對方不把玩具還給自己的時刻、發現自己無能為力搶回玩具的時刻、發現自己孤立無援的時刻。

有些的傷害則發生在事件之後,像是大人不分青紅皂白的要求某一方退讓道歉,結果內心的委屈與需求沒有被看見。還有最重要的,在沒有想明白自己能不能原諒的情況下,被大人建構的「社會常規」影響,學到一個沒頭沒尾的道歉原諒,或是過於厚重的道德束縛。

在實務的治療現場,我曾遇過許多人陷在愛恨交織的痛苦中無法自拔,無法接受自己、也無法離開曾傷害自己之人。這時他們要的並不是「要原諒」,而是需要好好去談原諒與不原諒之間的矛盾拉扯,與受苦的經驗。在治療室之外,即使個案已經稍稍學會「可以不急著原諒」,但身邊那些勸他要快點想開的親友,又往往只接收到這句話的字面意思而急得跳腳,引發更多的緊張。

為什麼要先選擇不原諒?

原諒到底是為了誰?為何要做?

原諒不須和任何決定勾連在一起。沒有搞清楚原諒真正的意涵時,任何人提「要原諒」就僅僅只是一個將受苦者推開的空泛詞彙而已。我常常真誠告訴眼前的個案:

「你可以愛他,同時也可以恨他」

「真的可以。」

當兩個或多個迥異的感受得到並存的允許,個案被禁錮到無法呼吸的靈魂也就跟著鬆開,進而能在心底空出寧靜之地去沉澱,進而討論原諒與否。如同作者提及的概念,原諒的發生需要梳理自我感受、需要將認知與現實接軌,需要彼此共同為了原諒這件事做努力,才有機會走到關係轉圜的新階段。看見真正的傷害,持續滋養力量,才有餘裕談原諒。

任何關係困境,都可能隱含我們未曾深思的情緒與傷害。

作者珍妮絲.史普林博士運用大量案例,仔細說明原諒的各個面向,鼓勵讀者透過更多不同角度,了解原諒與不原諒之間的拉扯矛盾。這裡談到的原諒分為四種類型,並提供清晰的十個步驟。我建議大家在閱讀的時候,先不急著核對自己或旁人是哪一種,單純順著作者的陳述,慢慢體驗彷若治療的歷程;每個步驟閱讀起來都很清晰且實用,讓人有機會邁向如實接納與真誠原諒。

當然,並非看完書以後,人人就都能懂得如何原諒了。我們需要也有必要明白,在這段困頓的歷程中,是什麼讓自己如此難以下抉擇,是什麼讓我們受苦,又是什麼讓我們無法得到真正的內心平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不只記載happy ending的案例,也有許多在原諒的道路中無法繼續走下去的人們。我們必須得承認,有不少人在經歷創傷之後,需要透過不原諒來讓自己有力氣活下來。生命中所有改變都需要勇氣,改變也意味著可能必須犧牲一些一直緊握不放的事。

書名:《教我如何原諒你?》【全新增訂版】
作者:珍妮絲.亞伯拉罕.史普林、麥可.史普林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9月15日

如果此刻透過書本開啟的視野,你明白自己仍卡在某個動彈不得的關係裡,你可以嘗試求助,相信在某個地方會有緣份,遇見如同作者一樣能夠理解你、陪伴你走過生命低谷的治療師。期望有朝一日,我們都學會如何更好的理解彼此,在傷害中照顧好自己,在傷害過後活得平穩且有尊嚴,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

一本書經過將近二十年能夠再版,擁有四十三年臨床工作經驗的作者還加寫了後記,這件事本身就足夠引發我強烈的好奇心,熱切地想要趕快看到後記,猜想著如此身經百戰的治療師,會如何為自己多年前寫下的文章再做延伸。看完後記,我並沒有失望,內容寫實但溫潤,即便自己有多年的處理關係議題的經驗,依然感覺受用。這部分的驚喜,就留給讀者在文字展讀中慢慢揭開。

●本文摘自出版之新書《教我如何原諒你【全新增訂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心靈工坊 心理勵志 書摘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做好5件事為自己的夢想而活

LOG IN 台南/為什麼台南能推動老建築活化?「舊料新生」延續集體記憶

對抗國軍、歷經「被自首」...紀錄紛亂局勢下奮力活著的人們

青春痘、婦科問題令人頭痛!也許你可以嘗試中醫調體質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