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有多麼重要!種樹為了美觀,還是為了環保?

(圖/麥田出版提供)
(圖/麥田出版提供)

文/詹鳳春

的角色,究竟為何?行道樹與我們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生活中為理所當然。少了,又覺得失去了什麼」。行道樹自古以來,作為道路指標以外,也為都市基本骨架。

行道樹構成都市綠化環境的主軸,如以綠化為據點像是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等扮演著都市之肺的角色。若將行道樹視為血管,整體連結「肺」就構成一個都市綠的循環。在歐洲如,過去沿著道路或河川種植的行道樹是結合「風道」概念,以此帶動新鮮空氣的流動。「風道」,最早為德國提倡的都市環境改善手法之一,面對都市熱島藉由「風道」以降低都市溫度的手段。

除了利用風道,也考慮行道樹所展現的機能性,例如;海邊地區的防風林,工業區的隔離、緩衝機能、防止為機能性考量。然而,若一昧的考慮機能,忽略行道樹本身的美觀;換句話說也只是為了種樹而種,就容易失去環境調和與景觀美化要素。面對地球暖化及異常氣候,看似不起眼的行道樹,究竟能為都市環境帶來多少效益。想像一棵高約七公尺的櫸木,假設以人一天排出二氧化碳為三百二十公斤來看,需要八、九棵的櫸木才能吸收一個人一天的排出量。行道樹不僅在機能,同時在都市環境保全、景觀美化都是不可欠缺的要素。

(圖/麥田出版提供)

行道樹面對極為惡劣的都市環境,是所有樹種最不願意生長的環境。迎面而來的大氣汙染、乾燥空氣、狹小植栽穴、缺水、土壤惡化、欠缺害蟲天敵及強剪等所有要素皆不利於樹木生長。再者,我們對行道樹生長空間並不友善,充斥著建築物、道路柏油在有限的植栽空間內覆土,猶如種植於盆器內。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下,除了無法改變的自然條件如氣溫、降雨等氣象要素,其他條件是與大自然生長環境有著天壤之別。難道,行道樹處於這樣的自然環境,就足以讓樹木健全生長嗎?這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書名:《聆聽樹木的聲音》
作者:詹鳳春
出版社:麥田出版/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07月30日

自然環境生長的樹木,植物彼此之間的網絡成為一個完整生態系統。如地表樹林的環繞、草花等落葉堆積,通過土壤的膨脹、透水而帶來肥料效果。相較之下;行道樹失去了彼此的相生相利,甚至有些還欠缺灌木、地被等,直接受到道路地面的輻射熱影響,處於高壓生長環境。因此行道樹要比其他環境生長的樹木,須具備強大的忍耐力及承受力。

●本文摘選自《聆聽樹木的聲音》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麥田出版 自然科普類 行道樹 大安森林公園 噪音 德國 法國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重新定位老化!日本腦科學專家:拋開各種「在意」,60歲是人生的新人

溝通要從對方立場切入傾聽 認識5種常見說話情境

最近地震頻繁,當時十四世紀的人們如何在天災人禍中倖存?

LOG IN 台南/屋樹共生奇景「安平樹屋」偷得半日閒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