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權勢者創造恐懼總是奏效?原來我們都身陷「文化戰爭」之中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作者納托.湯普森在書中漫談現今文化令人擔憂的種種現象。從好萊塢到華府,麥迪遜大道與摩蘇爾戰場;甚至是滲入日常生活的消費文化:如、個人電腦、手機;以及大眾文化——、流行娛樂音樂、通俗藝術與高尚藝術等。誰握有權力,就能透過環境與產業模式能塑造文化。文化能形塑思考模式,而思考模式能誘導行為與決定。試圖透過文化研究來回答,為何民主與理性等概念,似乎只存在於修辭,而不存在於現實。從權力如何塑造與影響文化來解讀權力,你會發現,在權勢者這個強大的主體面前,我們其實都是如此脆弱。(編按)

文/納托.湯普森 (Nato Thompson)

真正的文化戰爭

房價、物價不停飆漲,通膨來到新高點,心知肚明買不起也租不起的未來已經來到,為何買房子還是多數人公認最可靠的理財方式?

手機與社群平台侵入你的生活,記錄著你的一舉一動以及走過的足跡,但你甚至沒有意識到,這是對你私密領域的監控。

這世界出了問題,你心知肚明。但為何在特定議題上,似乎所有人都無法抽身,並理性選擇?

喚醒夢的選戰

這支廣告的開場畫面,是眾多美國人正在默默工作。漁船在黎明破曉時出海,商人走出計程車,農人在下田,送報生在派送報紙,另一名商人在步入列車車廂前向家人揮手道別。在固定安穩的家裡,住著結婚成家的人。旁白由賴利本人擔任。

美國又迎來了早晨。今天要去上班的男男女女,人數再創我國史上新高。如今的利率只有一九八零年歷史高點的一半,打算買房的家庭將近兩千戶,創下四年來的新高。今天下午,將有六千五百位青年男女成婚,由於通貨膨脹只有四年前的一半,他們可以信心滿滿地展望未來。美國又迎來了早晨,在雷根總統的領導之下,我國變得更自豪、更強盛也更美好。才短短四年不到,我們怎麼可能想退回過去呢?

這支廣告的厲害之處,就是能不著痕跡地從通則帶到特例,又能來回穿梭於模糊的過往與具體的現今。隨便一個句子,我們就從就業、家庭、婚姻、通膨,一路談到了帶動這整支廣告的精神,也就是懷舊。

書名:《文化操控:挑撥激情、蒙蔽客觀,為何權勢者創造恐懼總是奏效?為何群眾不會理性行動》
作者:納托.湯普森
出版社:馬可孛羅/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03月29日

兩面討好

正如我們所見,文化戰爭的深遠影響有一部分來自於,其留下的教訓並不如乍看之下那麼黑白分明。一九八零年代末與九零年代初所發生的,不僅是兩種文化之間的戰爭,也是更廣泛的隊伍重組。各方勢力都在學習,要如何使用文化的力量,來推動自己的議程,而他們也獲得了比先前更大範圍、也更具體的成功。

在文化戰爭期間,藝術家們無疑成了受害者——還有一些支持他們的機構亦然(如國藝會就受害尤深)。然而在這些藝術家當中,也有些人一度獲得了他們或許在入行時夢想過、卻與其實力不相稱的名氣。當然也有人主張,他們瘋狂曝光的成名本身,就是某種轉捩點。當然,視覺藝術過去也曾成功借用過媒介的力量,但是如此廣受媒介注意,以其規模與飽和程度而言,卻是件新鮮事。

這種文化轉向並不必然導向某種特定的意識型態、或是有著明確劃分的正派與反派。或是進而導向某種僵固的、對於意圖與因果的理解。重要的並不是某位媒體主管、政治人物或是文化名人在特定形式之文化操縱上的罪責,也不是某位媒介主管對其目標的熱切信念,而是這種操縱所產生的效應。文化是一股龐大的動力,驅動了從政治、媒介、廣告,再到戰爭的一切。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文化操控:挑撥激情、蒙蔽客觀,為何權勢者創造恐懼總是奏效?為何群眾不會理性行動》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馬可孛羅文化 社會人文 書摘 美國 廣告 社群媒體 房地產 閱讀風向球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從《如蝶翩翩》觀察龐大粉絲基礎 如何帶動改編韓劇討論度

別過度追求物質生活!你買的BMW並不會到安養院看你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書店在未來扮演的角色,決定人文精神的去留

書店再見,再見書店/「閱讀風氣不彰,才更要開書店」:專訪邊譜書店負責人廖英良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