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台灣教育,點燃孩子自發學習動力,放大未來想像

書名:《丹麥SUPER老師這樣教!》
作者:馬庫斯・班辛, 吳連鎬
出版社:木馬文化/讀書共和國  
出版日期:2022年7月27日
書名:《丹麥SUPER老師這樣教!》
作者:馬庫斯・班辛, 吳連鎬
出版社:木馬文化/讀書共和國
出版日期:2022年7月27日

文/吳媛媛(瑞典觀察作家)

「你為什麼坐在這裡?」本書作者馬庫斯在書中提到,一位丹麥的數學老師會和學生一起思考,他們坐在教室當中接受教育、修習一門課程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無獨有偶的,我在拙作《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當中,也提到一位瑞典數學老師在每學期的第一堂數學課上,都會在黑板上寫下這個問題,和學生一起討論。

接著,這位數學老師也提到他如何設法平衡師生的權力關係,讓教室當中的氛圍更對等開放,避免在寒蟬效應下造成對學習的冷漠。這也是我在瑞典執教過程中,感受相當深的地方。我在瑞典大學教書,不時會有學生對我的教學方法或安排提出質疑。學生質疑老師的做法?這是讓我花了一段時間才習慣的。

在一門課結束後,也會有一份課程回饋問卷,供學生填寫,提出這門課的優缺點。然而這個評鑑的宗旨並不是讓學生像評價Uber司機那樣,對其他學生或「高層」反映對老師的「滿意度」;而是在「教學民主」和「發展教學品質」的兩個框架下,讓學生透過這份問卷參與課程發展,發揮實際的影響力。在這樣的關係當中,我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越投入於一門課的學生,就越能提出合理而實用、讓老師也心服口服的意見,而不認真的學生則常流於片面的、情緒上的抱怨;相對的,當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參與和回饋確實獲得重視,也會對學習更投入。

這本書的篇章段落當中,處處透著光亮。我看到自己在瑞典曾得到的體悟,透過丹麥的例子反射出新的面貌;從十位優秀教師的訪談中,我感受到他們眼中熱切的光彩;除此之外,作者馬庫斯自身對此議題的關懷,和其深刻而多元的切入點,也在扉頁中顯露光芒。

每一個異鄉人,都是帶著自己早已成型的味蕾,去品嘗從未想像過的滋味,這其中想必是充滿了驚喜,也少不了衝擊。我在瑞典求學、工作、育兒的經驗,讓我難以不去反思自己在台灣已經習慣成自然的種種,並且進而寫作分享;相對的,馬庫斯和家人在東亞經歷過的種種不可思議,成為他回過頭探究母國丹麥學校教育的契機。

我們寫作的出發點相似,受眾也以東亞讀者為主,但是由於我們的背景不同,因此在個人感觸和書寫的著眼點上,也有一些有趣的不同點。比方說,馬庫斯對個別老師的出身背景、成為老師的心路歷程,以及這些經歷對他們在教學上的影響,都做了詳細的著墨,十分具有啟發性。而對在台灣出生長大的我來說,北歐國家積極看待階級問題的偏左社會意識,是一個嶄新的大陸,也是我書寫北歐經驗時不斷回歸的原點。

也許我們都是在接觸到他人的時候,才不得不進一步去認識自己、質疑自己。在本書當中,一位丹麥語老師說的話讓我印象深刻:「通往美好人生有很多條路可走。」這句輕巧的話,和「唯有讀書高」的台灣社會形成鮮明對比,也成為兩地的教育氛圍下了一個註腳。在台灣我們相信「越冷越開花」的堅毅精神,在北歐老師們則相信耐心和巧思的澆灌。在台灣我們要孩子在競爭中砥礪心志,在北歐老師們努力給學生正面的學習經驗。在台灣我們恨不得把所有學習目標都轉換成考試分數,一分高下,北歐老師們則急著在考試之前,努力向學生展示如何用各科知識去理解、探索周遭的世界。在台灣我們深怕優等生被「後段」學生拖累,北歐老師則讓落後的學生慢慢跟上,也讓已經達到階段性目標的學生休息一下。北歐教育如此不疾不徐的教育姿態,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個人相信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北歐社會在資源分配、社會福利、勞工權益等等領域的進展。「通往美好人生有很多路可走。」這句話說的沒錯,然而面對目前台灣各階層物質生活條件和心理安穩程度的大幅落差,台灣的父母大概還很難放下心接受這個說法吧?

然而我也確信,在台灣不得不顧慮功利考量的同時,北歐學校當中有很多要素,例如注重自主思考、平衡師生關係等等,都很值得台灣在現階段參考借鏡。而北歐社會對「競爭」和「成功」的重新詮釋,也會開啟我們更廣闊深刻的思考。

台灣的未來有很多路可以走,有很多他國經驗可以參考,希望這本書當中一個個觸動人心的描述,能帶給讀者啟發和力量,一起施力,把台灣的教育,台灣的社會,稍稍推向更美好的方向。

●本文摘自木馬文化之《丹麥SUPER老師這樣教!》。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讀書共和國 翻轉教育 親子教育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LOG IN 台南/為什麼台南能推動老建築活化?「舊料新生」延續集體記憶

對抗國軍、歷經「被自首」...紀錄紛亂局勢下奮力活著的人們

青春痘、婦科問題令人頭痛!也許你可以嘗試中醫調體質

歷史大對決,誰說的才是事實?中美關係該如何轉變並且修復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