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15年力作!《走路.回家》小野首次自傳體剖析島嶼百年故事

書名:《走路.回家》 
作者:小野 
出版社:今周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7日
書名:《走路.回家》
作者:小野
出版社:今周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7日

寫作四十餘年,這一次,小野談走路、談步道、談森林與大海,道出那些關於家也關於愛的故事。

《走路.回家》本書著眼於小野的生命經驗,將步道結合心理治癒、歷史文化、生活哲思等面向,指引讀者以走路來追尋島國根源,也換來自己的身心安頓。(編按)

文/小野

如鬼魂般漂泊110公里,全台灣最長的「千里步道」:

縣道一九三號

春天來的時候,我又做了一個特別的夢,夢中有一群親朋好友,我和朋友動手殺了人之後,本來有機會逃走,但是我決定自己一個人承擔,我把孩子託付給好朋友,一一向親友們告別,並且保證不會供出共犯的名字。一個人走向刑場時紮了兩個紙人紙馬,一個留下來,一個帶在身上算是告別式,因為紙人紙馬是我童年最常創造的玩具。在面對死刑的那一刻,我竟然沒有絲毫的恐懼。我向醫生描述著這個夢境,並且說了一些最近的情緒。

醫生對我說:「其實你已經死了。在某個時間點上你對於自己的未來失去了盼望,你不停地為自己的過去整理年表。」是啊,我在三十歲之前就曾經有寫傳記的計畫,在後來每個階段的人生都有這種念頭,彷彿已經完成了人生的旅程,達成了任務,想要休息了。

‧ ‧ ‧ ‧

2001年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華興街,通往縣道一九三號道路。記者趙容萱/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這一天,我終於有機會去走一段屬於「千里步道全台路網」的縣道一九三號。這條道路北起縣新城鄉三棧,南至花蓮縣玉里鎮樂合,全長共計一一○.九二○公里,是目前台灣最長的縣道。我的學生古國威駕駛著一輛向阿添借來的老爺車,載著我走這條道路,阿添也是我們千里步道的夥伴。

我們先往海邊的鹽寮,去看看在台灣最早用行動實踐簡單生活的孟東籬和區紀復曾經住過的地方。孟東籬的屋子已經不見了,旁邊正在興建兩層樓的房子。感覺上地基就建在海沙上,颱風來的時候不知道他如何渡過?區紀復的房子外面則用一根繩子和竹竿擋著,表示拒絕參觀。

我們在那裡站了很久很久之後才離開。我們戰後這一代的人,大多都受到孟東籬的思想影響。透過他身體力行崇尚簡樸生活和辛勤的翻譯,在資訊封閉的苦悶時代,我們認識了生態環境保育的先驅者梭羅、瑞秋卡森、珍古德,也認識了存在主義、卡謬,還有一大堆重要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也認識了心理學家佛洛姆,也讀了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區紀復在澳門出生、香港長大,進入台灣大學化工系,去聯邦理工學院攻讀高分子化學。後來他在瑞士化學纖維公司當研究員,回台灣又在南亞塑膠公司擔任研究所主任。在四十二歲後辭職,去世界各地考察垃圾汙染的情況。一九八八年,他做了人生最重的決定,選擇在花蓮鹽寮海邊生活,提倡一種不製造垃圾的簡樸生活,並且寫了幾本影響台灣生態環保意識的重要作品,例如《鹽寮淨土》《簡樸的海岸》《體驗貧窮》《新靈修團體體驗之旅》《走向阿瑪遜》。在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狂熱年代,他也有一批又一批的追隨者,走在另外一條覺醒的道路上。二十一世紀又過了二十年了,當我們回首這些先行者所走過的路,成為追隨者都有點太晚了。

離開了花蓮鹽寮這個聖地之後,便轉向一九三縣道。這是一條很美麗的公路,經過半棧、興高、加禮洞、東富、光復,再轉去馬太鞍濕地,不知不覺就走進了大家口耳相傳的紅瓦屋。女主人 NaKaw 認出了我,她正在雕一隻,她笑著把這隻貓頭鷹送給我。她很能聊天,邊說邊雕刻。我們點一份石頭火鍋,她用檳榔葉當鍋子,把魚肉放進去,再將燙熟的蛇紋石放進湯裡。

夜裡,我又做了一個世界末日的夢。我夢到所有的人都知道這是世界末日了,大家心照不宣地離開房子。當我踏出家門的那一刻,正好看見隔壁鄰居也走出來,他是一位老先生,他和我輕輕地微笑,那抹笑充滿了無奈和悲傷,比哭還令人難過。我也向他點頭,表示,就這樣吧,一切都結束了。

●本文出自所出版之《走路.回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花蓮 貓頭鷹 瑞士 今周刊出版社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對抗國軍、歷經「被自首」...紀錄紛亂局勢下奮力活著的人們

青春痘、婦科問題令人頭痛!也許你可以嘗試中醫調體質

歷史大對決,誰說的才是事實?中美關係該如何轉變並且修復

從《如蝶翩翩》觀察龐大粉絲基礎 如何帶動改編韓劇討論度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