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傳》最詳實的梅克爾生涯傳記

書名:《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  
作者:凱蒂.馬頓 Kati Marton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15日
書名:《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
作者:凱蒂.馬頓 Kati Marton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15日

#38國際婦女節快樂!

回到「國際婦女節」,閱讀其他議題書摘!

安格拉‧(Angela Merkel)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百大最具權勢女性排行榜冠軍,堅持科學治國、貫徹人道主義的歐盟實際領導者,連任總理逾15年,施政滿意度高達80%。

《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政治人物傳記,從鐵幕女兒到歐洲母親,她掙脫身分及性別的弱勢,在民粹狂潮席捲全球的時刻,她牽起歐洲各國的雙手,成為西方價值的守護神。(編按)

文/凱蒂.馬頓 Kati Marton

牧師的女兒

她不完全是像我們想的那樣。在世人的眼光裡,她投射出來的形象是拘謹、認真的。年輕時,被困在鐵幕後的她,曾說她的夢想是「看看洛磯山脈、開著車到處跑,聽布魯斯.史普林斯汀的歌」。曾擔任美國駐德國大使、現任紐澤西州州的墨菲(Philip Murphy)曾說:「其實,她是冷面笑匠。」儘管她已在世界舞臺上活躍了數十年,她依然沒有失去做正常人的天賦。德國駐紐約總領事吉爾(David Gill)跟她一樣是東德人,曾解釋說:「如果你跟她一樣,是在圍牆的另一邊長大成人的─就會以為那堵牆永遠都在那裡─有生之年,你都不會忘記。其他人可能會忘記她的出身,但安格拉.梅克爾絕對不會。」

梅克爾有三大特質:幾乎過目不忘的本事、拆解問題的科學能力以及對工作的狂熱。此外,她不需要太多睡眠(一天最多睡五個小時)且擁有鐵鋼般的體格。兒時,由於她很晚才會走路,常摔倒和骨折。然而,六十多歲的她,憑藉純粹的意志力,去山林健行,一次可走六小時。這些長處─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後天培養的─讓她流露一種無可動搖的自信。這種自信常讓其他國家元首不安,也拉長了她的政治生命。

梅克爾為何能有這樣的成就?她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答案就在她的出身。能在警察國家活下來,不被極權暴力摧毀,其實已是一大成就。這也可解釋梅克爾個人和政治上的韌力。那樣的前半生使她成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反面。梅克爾不相信歷史的弧線會向正義傾斜。反之,她是一個深知人性脆弱、以行動為導向的樂觀主義者。在她擔任總理的最後幾年,她不斷提到那些因為沒能護衛自由和安全最後滅絕的文明。她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及印加帝國的衰亡,最近則提到一五五五年奧格斯堡合約(Peace of Augsburg)。在歐洲十六、十七世紀的血腥宗教戰爭中,這個合約帶來短暫的和平,但也為日後的戰爭埋下導火線。在這段和平時期過後,不知戰爭苦難是為何物的新一代陷入毀滅性的衝突,各日耳曼邦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因而死亡。

二戰結束至今,已超過七十五年,但直到今天,仍有一個問題困擾著德國:一個建造出奧斯威辛集中營、使用毒氣室、進行高效、系統化種族屠殺的國家,有可能「正常」嗎?梅克爾可能會給我們肯定的答案─但是有一個條件,也就是德國必須繼續扛起責任。德國既已寫下歷史上最黑暗的篇章,就必須贖罪。在她的領導之下,她會確保德國負責。身為牧師的女兒,她相信救贖是每天都得做的功課。

本書要描述的是梅克爾這個人,而不是呈現一幅政治人物的肖像。我的出發點是想回答這個問題:一個牧師的女兒、一個局外人,如何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在寫作本書時,我參考了梅克爾自一九九○年至二○○五年接受的採訪,也就是從她在三十五歲那年初次踏入政壇,直到二○○五年當選德國第一位女總理。採訪的問題很多都很深入,她也坦率回答。此外,我也採訪了她的導師、友人和同事,前後進行了約數十次─這些訪問稿很多都還未以英文發表過。他們的敘述為本書提供了血與肉。她的親信有幾個人願意跟我交談,條件是不直接引用他們的姓名。我自己和梅克爾的接觸可回溯到二○○一年,雖然不是正式採訪,但也使我對她更熟悉,也加深我對她的了解。

美國總統川普(右)與德國總理梅克爾(左)在白宮舉行聯合記者會的現場。(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登場

儘管安格拉.梅克爾見過許多無知的總統─沒有人帶給她的震驚比得上川普。讓她不解的是,他如何能這樣漫不經心地攻擊西方聯盟的支柱?還有,這個美國總統和普亭一天到晚眉來眼去。川普知道逃到英國的德國物理學家富赫斯(Klaus Fuchs)是提供美國研發原子彈情報給蘇聯的間諜嗎?一九八八年,富赫斯在柏林下葬時,蘇聯也派人過來致哀。當然,對川普來說,那恐怕是幾百年前的歷史了─如果他還記得的話。

川普的助理建議梅克爾團隊:不要對他說教。還有,他注意力短暫,連一頁書都沒辦法看完,所以不要跟他說細節、用不著解釋背景,也別塞給他太多事實。梅克爾的外交政策顧問霍伊斯根說:「為了跟川普首次會面,我們做的準備工夫,要比她擔任總理這麼多年來跟任何領導人、任何一次會面要來得多。」

「我們聯繫了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因為他最近才跟川普進行一對一的會晤……我們跟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交談,也向伊凡卡.川普(Ivanka Trump)和賈德.庫許納(Jared Kushner)徵求建議。我們還請戴姆勒、福斯、BMW 等德國企業執行長一起參加我們的白宮會議,他們也都很配合。我們準備了圖表,顯示德國公司在美國提供了多少就業機會,以及以投資金額而言,德國在美國的投資要媲美國在德國的投資多上十倍。」

至於川普為了二○一七年三月十七日和德國總理會面所做的準備,就顯得馬虎。到了梅克爾要來的那天,他早上才在橢圓辦公室旁的洗手間裡聽取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的簡報,門甚至留了道小縫。

川普在白宮門廊迎接梅克爾,以慣常的禮節帶她進入橢圓辦公室。接著,這場會面每況愈下。梅克爾伸出手,要跟他握手,川普似乎視若無睹。「我們的記者聽到總理說:『我們握手吧,』川普必然也聽到了,」德國《時代週報》的美國特派員柯倫柏格(Kerstin Kohlenberg)說道。「總理說德語時,他沒戴即時翻譯耳機。她傾身向前,他就後退。」

記者扛著攝影機離開之後,川普則使出他最愛的真人秀招數:想辦法逼參賽者出局(今天的參賽者是來訪的國家元首)。他突然咆哮:「安格拉,妳欠我一兆美元!」據說這個數字是川普的策略長班農(Steve Bannon)提出來的,目的是讓人了解德國虧欠北約有多大。

「不是這樣的,」梅克爾冷冷地說。她指出北約不是一個繳納會費的俱樂部。再說,美國也虧欠德國。她解釋,美國為了在中東和阿富汗進行軍事行動, 在德國多個城市部署了軍事基地,而美國在德國駐軍的費用有一大部分是由德國納稅人埋單。她還是盡量忍住怒火,但要傳達德國的和平主義傾向讓川普了解,並不容易。根據最近一項民意調查,五十五%的英國人和四十一%的法國人同意使用軍事力量來反制俄羅斯對北約盟國的攻擊,而只有三十四%的德國人願意這麼做。至於川普指控德國必然是瘋了,才會讓這麼多難民進入自己的國家,梅克爾引用有關難民人權的規定,說這些都明白寫在德國憲法和日內瓦公約,更別提德國憲法是在美國啟發下制定的。川普打斷她的話,突然轉到另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主題:他最近的民調數字。

川普這種瘋狂轉換話題的習慣會讓比較沉不住氣或是準備不夠充分的國家元首覺得不安。希爾(Fiona Hill)是川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員,她說:「他轉換話題的方式和情緒波動,會讓你覺得像被鞭子抽。前一分鐘,他還很有紳士風度地讚美你─『安格拉,妳真了不起!』─突然間,他就翻臉不認人,厲聲說:『安格拉,你們在剝削我們,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在跟川普打交道的過程中,梅克爾小心翼翼地調整自己的做法,這麼做似乎有點幫助。她從不對他說教,避免提到太多事實讓他招架不住,並且用低調的方式解釋給他聽。她保持冷靜,真的不耐煩時頂多翻個白眼。她知道怎麼應付動不動就用言語轟炸別人的男人。她像馴獸師,用低沉、沒有起伏的語調跟川普說話,先用英語,然後用德語。

「他真的靜下來聽她說,」希爾驚嘆道:「畢竟,她說的要比那些簡報文件來得好。他喜歡展現風格和氣勢,但梅克爾有一種安靜的指揮力量。她說英語時,那低沉的聲音很迷人。」川普嫌英國首相梅伊「咶噪」─因為她喋喋不休、百般討好他─但他說他可以「一整天聽梅克爾說話。」

●本文摘選自即將於10月15日正式上市的預購書《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德國 梅克爾 川普 天下文化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保持湯汁清澈的秘訣 豆皮烏龍麵烹調的關鍵在於分開處理食材

豬隊友的價值在哪裡?和老公相處需學會向下包容

Webtoon世代崛起!條漫如何為數位文化產業帶來新興改變

《死者之書》從民俗學角度詮釋日本文學 以小說的方式描繪古代世界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