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達誠/進入馬賽爾思想定型前的思想?第三本形上日記《臨在與不死》譯者序

書名:《臨在與不死》 
作者:馬賽爾(Gabriel Marcel)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時間:2021年9月17日
書名:《臨在與不死》
作者:馬賽爾(Gabriel Marcel)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時間:2021年9月17日

文/陸達誠(本書譯者,巴黎第四大學哲學博士)

1974 年我在法國撰寫哲學論文時,看了這本名為《臨在與不死》的書。記得有好多個黃昏,我在圖書館閱讀該書時,夕陽餘暉穿過厚實的牆面,映射包覆我身,使我沐浴在光中,身心內外透亮。啊!這光是我的「東風」。許多馬賽爾哲學的概念從平面躍為立體,使我的思想參預了「臨在」,而能對正在撰寫中的論文《意識與奧祕》充滿信心。從此,我決定有一天一定要把《臨在與不死》譯成中文,這是四十五年前暗暗許下的承諾了。

這本名為《臨在與不死》的書是馬賽爾的第三本《形上日記》。第一本出版於 1927 年,沒有副名;第二本出版於 1935 年,名為《是與有》;第三本《形上日記》即本書,名為《臨在與不死》(1959 出版)。馬賽爾自稱是「新蘇格拉底主義」者,那是說,他不停地在尋覓、在吸收、在探索一些尚未發現或尚未明晰與釐清的現象及概念。這些蘊含於日記片段中的概念像似深埋地底的豐富礦藏,要探索者持之以恆、苦心孤詣地挖掘細察,才會稍顯其光芒。

大部分的哲學書是「探索成果」的記錄,日記不是。日記是「探索過程」的記錄。探索者尚未抵達終點站,故談不上成果,稱之為「成果之前導」還可以。它是得到成果前的「一鋤一鏟」。一鋤一鏟得到的不是「道」,而是靠近「道」之一步,它不能養育及饜足求真之饑渴。因此追求速戰速決之讀者必會一無所得,或會半途而廢。

讀馬賽爾的演講或論文比較輕而易舉,因為它們多少是研究的成果,不是研究過程的記錄。它們是包裝好的水果,立刻可以取食,而食之有味;但對摸索過程不得不產生的辛勞全無了解。它們確是馬賽爾的思想,但只是他努力思考的成果。他「如何」努力,讀者懵然無知。大部分的讀者既然坐收前人勞苦的果實,自己就不再拚鬥,徒然拾人牙慧就行了。這些人只能算是馬賽爾的讀者,不算是馬賽爾的研究者。

馬賽爾的研究者是分享過馬賽爾的「一鋤一鏟」的追隨者。他們進入的是馬賽爾思想定型前的思想,他們得到的果實也有自己培植及採擷的辛勞。定型後的馬賽爾可以「輕鬆易懂」,但其日記迥然不同;只有下定決心要徹底認識馬賽爾的人會去嘗試一下。

如果研究者把馬賽爾三本《形上日記》都仔細讀過,讀其演講集和論文就會一目了然,知其來龍去脈,而能前後一貫地通敘他所有的作品,不然只能說是認識了半個馬賽爾。

筆者遇過很多哲學同好,一聽說我的論文題目寫馬賽爾,都無特殊反應,似乎不「屑」多談(他們不知道我研究的題目是指導老師給我指定的);相反,一聽說我的指導老師是列維納斯時,全都肅然起敬。一方面因為列氏已成世界級大師,也因這些同好只喝過「調了味的」馬賽爾,沒有品嚐過他的「原汁」。加工後的馬賽爾為他們來說簡單易懂,最多只是幾個生活和生命的概念而已。筆者可以肯定這些同好從來沒有念過第一和第三冊《形上日記》,最多念過《是與有》而已。

筆者翻譯此書花費了不少歲月,現在終於告成,覺得寬慰,但心中並無哲學界「人手一冊」的綺想,因為往日和今日都少有願意研究「日記式哲學」的學者,他們樂意追逐的是已有成書的哲學作品。那麼讓這本書暫時置之高閣吧。等有緣人踮足碰觸到它時,大家再來切磋一番吧。

本書附錄是林靜宜為《臨在與不死》收錄之劇本《無底洞》所撰寫的導讀。林靜宜是筆者的助理,就讀輔大中文系博士斑。六年來她修潤過我所有文章。她閱讀本書後,對《無底洞》一劇很感興趣,主動要求讓她試寫導讀。我讀畢她寫的兩篇文字,大為振奮:第一篇對劇本逐「場」詮釋,是很好的導讀;第二篇內容是有關本書《臨在與不死》的釋義,也講了劇本。她以東方女性的心思,領略了許多西方人或男性讀者不易捉摸的細節,讀出劇中許多對話背後之意義。如果馬賽爾還在世,我會譯成法文呈他分享,相信如果馬氏本人能讀到這兩篇文字,必會使他大為欣慰。

敬獻此譯本予好友沈清松教授(1949-2018),他於 1978 年自魯汶返國時曾邀筆者同譯馬賽爾的第一冊《形上日記》,可惜未成。去年三月我倆在香港機場偶遇,他知道第三冊《形上日記》的中文譯本可望出版,其心甚喜。料想他今日必會含笑於九泉,同馬賽爾一起「臨在與不死」。

●本篇摘自於9月17日所出版的《臨在與不死》譯者序。


法國 心靈工坊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縱橫好萊塢50年的剪接師如何創造《不可能的任務》湯姆‧克魯斯的最佳鏡頭?

台灣約七成員工曾遭受職場霸凌 韓國勞務士:「死撐精神」不是守護自己的辦法

不想成為討人厭的主管?前CIA探員告訴你,只要3招,即刻成為受人仰慕的領導!

習慣表現「我很好」?心理師提醒:「負面情緒影響更超乎想像」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