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靠近死亡,我能做什麼呢?──讀《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

文/黃軒(胸腔暨重症醫學専科醫師)
一個人一生中的最後幾天,可以稱為末期時期或瀕死階段。
每個人的死亡經歷不盡相同,可能很難知道一個人會在何時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但仍有一些常見的跡象,可以幫助您跟瀕死者,好好地說話。這時可以進行最後的溝通,或者,宗教儀式、靈性懇談,也是圍繞在即將死亡的人身邊的方式。
一個人即使患有絕症已有一段時間,到達生命的最後幾天,也會恐懼和焦慮。即使有了信仰,對於死亡也未必就有勇氣,我在臨床上看過太多太多人,有僧侶、有宗教師的滿滿祝福,依然有著滿滿的疑慮。因此,和病人及對他們重要的人,一起談論所發生的任何事情也很重要。
*
我在臨床工作中,看到很多家屬在病患生命最後時刻,都會失去和病人說話的勇氣,真的太可惜了。在死亡到來之前,大家都當有勇氣在生命即將消失殆盡的路上,進行心靈的對話。但現實情況常常不是如此。
「小孩子不懂,等下見到阿嬤,不要亂說話……」我曾聽到一位單親母親這樣交待她的孩子,當時她的孩子大學二年級。五年後,我遇到一個燒炭自殺的年輕銷售員,一氧化碳中毒,在我的加護病房接受治療。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就是之前那位大二學生。
當年媽媽禁止他向阿嬤「亂說話」,他只能默默地,眼睜睜看著一手撫養他長大的阿嬤往生。從此以後,他耿耿於懷、鬱鬱不樂,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卻無能為力,無法在阿嬤生命的最後說愛她。於是,他憂鬱症加重,選擇了自殺。他想要去找阿嬤,跟她說抱歉。
我們平常都愛說話,但在一個人生命的最後,身為家人卻都不知道怎麼說了。甚至還期待,最好可以不要面對末期病人,說什麼道別、道謝、道歉、道愛的話。但同時,卻又期待末期患者能對家人道別、道謝、道歉、道愛。我稱之為「家屬在生命最後的自私」。
其實,在病人生命的最後階段,家人也當向這位至愛的家人道別、道謝、道歉、道愛才對。刻意阻撓其他家人道別、道謝、道歉、道愛,可視為相當不仁道。這位年輕人選擇了激烈的手段,只因失去至愛的阿嬤時,自己連最後一句話也不能說。
*
幾乎在瀕死邊緣的人,常常問我一個問題:「我還能活多久?」
其實,醫師並不能預測末期病人會在什麼時候往生。也許我們會說幾週、幾天或幾小時,例如當某人的病情每週不斷惡化,我們預測可能還剩幾個星期,而當病情一天比一天惡化,那麼病人的生命可能還剩幾天。但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有個末期病人,我們預估他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結果他半年後還活著。
面對死亡,我們幾乎很難做出任何具體的預測,說一個人將可以再活多久。有時預測失靈,可能還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我那位活超過六個月的病人,當末期疾病被拉長超過六個月,他和家屬沒有一個人能諒解,他們認為我在延長病人的痛苦。
所以,我後來發現,對於死亡將近的人,我們不一定需要回答「你還能活多久」。因為身體是他們自己的,他們最知道自己日漸消失的體力還剩餘多少。這時,更重要的是協助病人和家屬去探索他們內心的擔憂,甚至死前的願望,藉此鼓勵末期病人跟重要的人共度最後的美好時光。往往有些病人和家屬會在這時悲喜情緒反反覆覆,而有些人,還會一直想著去哪裡玩呢。
所以,我鼓勵大家為臨終者做最好的安排。這麼做,在病人往生後,家屬仍會有滿滿的祝福和安慰,因為在病人的生命最後一哩路,大家都有真情流露地陪伴病人。
*
醫生是人類,不是神類。醫學不是全部的科學,而科學,也只是浩浩學海中的一門小小哲學。我很感動張明志醫師在專業的行醫道路上,也謙恭修行於佛學,而我身為佛子一名,也願為佛祖慈悲喜捨,守護病人生命的最後一哩路。願眾生離苦得樂。
●本文摘選自寶瓶文化出版之《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靈性照護》推薦序。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