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講論語》:如何應對人生中的一切痛苦

書名:《樊登講論語(套書)》
作者:樊登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07月31日
書名:《樊登講論語(套書)》
作者:樊登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時間:2021年07月31日

擁有四千萬會員、三十億次收聽,最受讀者信賴的領讀人樊登,將《論語》的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深度解讀,逐句拆解,生動演繹於最新出版新書《樊登講論語(套書)》之中!

他用東西方的經典好書為《論語》做出最精闢、合於時宜的註解;西方的心理學、現代的腦科學,都是對《論語》最好的驗證。(編按)

文/樊登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一共分了二十篇,後人以每章第一節的兩個字作為篇名。

第一篇的名字取自開篇的兩個字:學而。

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我們在中學時就學過這一段:「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句話很平淡。直接翻譯過來,意思是:一個人學了知識後經常複習或者使用,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這不是一件很令人快樂的事嗎?別人不瞭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氣,這難道不是君子所為嗎?

為什麼這句看起來平淡的話如此重要?中國古人寫書,整本書的第一句往往是點題的部分。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擺正態度是關鍵

不知道你是否認同一個道理:對個人而言,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如果我們也這樣認為,就會明白,擺正學習的態度是極為重要的事情,要放在第一句來講。

曾經有一個說法,叫做「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宋朝宰相趙普的故事。這句話源於宋朝一個叫林駧的學者所寫的著作,書中說趙普一生建功立業,是一代勳丞,但所學的書籍,除了《論語》之外,別無其他。

故事真假不論,單從這句話本身來理解,我覺得一點都不誇張,我們甚至可以說「一句《論語》治天下」——如果有人覺得自己記憶力有限,記不住半部《論語》,只能記住一句話,那就可以在《論語》中找到那句話,然後反覆念誦,讓它像「咒語」一樣在腦海中不斷盤旋。遇到任何問題,這句話便能立刻浮現出來,幫你理清思路。

比如遇到難題,你能瞬間想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就能把握解決問題的大方向。

或者,你若是能夠想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叮囑自己從學習中找答案,這也夠了。

為什麼我敢有這樣的提法?因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概括了我在「樊登讀書」講過的兩本非常重要的書,一本叫做《刻意練習》,一本叫做《終身成長》。《刻意練習》裡說明了所有的天才其實都是有目的地訓練的結果,《終身成長》裡則強調了我們要培養成長型思維,享受學習的過程。而這兩本書,事實上就是在闡釋這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在此,我們要去理解這句話中的一個句式:「不亦」。

「不亦」,通俗地說就是「不也是……嗎」,這是一個反問句式。我們不妨仔細體會一下這句話的情感色彩,推測說這句話的背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顯然是因為有很多人持反對態度,覺得「學而時習之」並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所以孔子才會說:「不也是快樂的嗎?」

(圖/Unsplash)

學是明白知識,習是不斷應用

你不妨也問問自己,對你而言,「學而時習之」是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呢?

我每次講完書,就有很多人說:「樊老師,為什麼聽了你講的書,我的生活還是沒有過得更好?」之所以問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們只是在「學」,還沒有「習」。學是明白知識,習是要不斷地應用,不斷地嘗試、踐行。《禮記》中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說法,說的是學習的幾個層次,同樣也是落腳在「行」上,讓你去嘗試和踐行。

在嘗試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遇到了困難由誰來解決?學而時習之,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面對困難時應該怎麼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在兩種情況下會遇到困難:第一種情況是根本不學。這種情況孔子沒有進行討論。因為《論語》本身就是孔子和自己學生之間的交流,而他的學生們已經在學習或者準備開始學習了。

第二種情況是對於已經開始學習的人,要如何去應用和內化。應用和內化的過程有長有短,並沒有固定的時間。有的人短期內看不到理想中的結果,會誤以為學習沒有用,學習無法改變生活,因此感到焦慮。這種焦慮感源自想走捷徑的心態,似乎「我聽了一本書,我學了一個知識,就立刻能變得不一樣」。

孔子說,不要那麼著急追求結果,不要想著一步到位,「學而時習之」的過程,原本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找到快樂,也是《終身成長》所提出的核心理念。終身成長的心態,就是要從錯誤和挫折中學習,去體會其中的樂趣。

再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麼,有沒有人認為「有朋自遠方來」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呢?

我小時候,每逢有人來家裡拜訪,我爸爸就發愁,因為這打擾了他做數學題,打破了家庭生活原有的節奏。還有的家庭並不寬裕,在遇到親友投靠的時候,會擔心吃飯問題。

我們當下的社會環境和物質條件,肯定比孔子那個時候要好多了,人們的困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不願意被打破生活節奏;第二,招待訪客,難免要付出時間和精力。

所以,孔子這句話的背後,傳達的是如何面對合作和變化,如何看到他人的力量給自己所帶來的改變。

有朋友遠道而來,我們不用焦慮,這意味著有一個志同道合的人,願意靠近你。

很多者都有一種感受,就是在創業之初很不適應。因為創業之前,大家面對工作都是單打獨鬥,做銷售也好,研發產品也罷,一個人就能勝任。而創業則不可能單槍匹馬,而是需要合作。在合作中,難免會出現很多不在自己預料之中的事情。當合作伙伴在行動之前沒有與你溝通時,你可能會陷入疑惑:「為什麼不跟我溝通,是不是瞧不起我……」

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的是我們與他人合作時要培養開放的心態,這是一種不斷進步的人生態度。

「學而時習之」說的是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有朋自遠方來」講的是如何面對合作和變化,最後一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講的是修為的境界。

(圖/Unsplash)

自修、共修、修行的結果

我們整體串聯這三句話:

學而時習之——自修;有朋自遠方來——共修;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修行的結果。

這樣看來,幾乎一個人生命中所遇到的所有困難,都被孔子一語概括。

首先,遇事不知道該怎麼辦,或者知道了怎麼辦,卻做不到,那麼,「學而時習之」;其次,自己與外界合作的時候很痛苦,那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最後,一個人覺得自己已經做得足夠好,但別人還是不瞭解,那麼,「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生最困難的,便是避不開這些痛苦。如果我們每個人可以時刻默誦這三句話,就會發現,我們面對一切困境都能淡然處之。這些痛苦,也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為什麼這句話作為《學而》的第一句?因為它給我們提供了人生中面對困難、面對變化,以及面對他人的不理解時的應對方法。

應對方法其實只有一個字:樂。

「樊登讀書」有一檔節目叫《我有一個問題》。在節目中,大家和我分享生活中的苦惱。有一次,我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家裡有個親戚特別糟糕,整天欺負我,怎麼辦呢?」

我的答案是:「為什麼不用喜劇的眼光來看待他呢?當你用喜劇的眼光來看待他時,你會發現,這都是生活中難得的佐料,難得的可愛之處。」

這個答案當然也是受到孔子的啟發。孔子最大的優點就是「樂」,他的樂並不是隔靴搔癢、浮在表面的;不是讓一個人使勁逗樂自己,也不是膚淺的勵志和「打雞血」。《梁漱溟先生講孔孟》曾說,孔子之樂的核心是「不找」,就是不必向外使勁,不必說服自己,不必跟自己作戰。

孔子認為「不亦樂乎」,這種快樂是油然而生的。

我們曾經以為的那些難以掙脫的痛苦,難道不是同樣蘊藏著快樂嗎?如果我們能夠用快樂的方法來面對,那麼學習的困難、合作的困難、別人不理解的憤懣,便都將迎刃而解。

希望在讀本書的你,也能在心中默念一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如果在本書的閱讀中,各位讀者能夠從學會這一句開始,連續默誦十遍,我們的人生,就已經開始發生改變了。

作者簡介

樊登

「樊登讀書」創始人。西安交通大學本碩、北京師範大學博士。

1999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曾在中央電視台主持《實話實說》《12演播室》《三星智力快車》等節目。

2013年創辦「樊登讀書會」;2018年,「樊登讀書會」完成品牌升級,正式更名為「樊登讀書」,至今已影響超過4000萬用戶。

著有《可複製的領導力》《陪孩子終身成長》《已讀不悔:樊登精選,影響一生的書單與閱讀思考》《讀懂一本書》《低風險創業》等暢銷書籍。

相關著作:《樊登講論語【先進】:越是亂世,越是競爭,我們越需要《論語》的正道力量;寫給當代的正能量大師課》《樊登講論語【學而】:越是亂世,越是競爭,我們越需要《論語》的正道力量;寫給當代菁英的正能量大師課》

●本文摘選自 /城邦文化之《樊登講論語(套書)》。為閱讀需要,部分擷取內容有些許調整。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孔子 創業 菁英 麥田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對抗國軍、歷經「被自首」...紀錄紛亂局勢下奮力活著的人們

青春痘、婦科問題令人頭痛!也許你可以嘗試中醫調體質

歷史大對決,誰說的才是事實?中美關係該如何轉變並且修復

從《如蝶翩翩》觀察龐大粉絲基礎 如何帶動改編韓劇討論度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