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百年》香港人的集體生活回憶「公共屋邨」

書名:《香港百年:住公屋、飲杯茶、賭馬仔,尋訪在地舊情懷,重溫久違人情味》
作者:雪姬 (Suki Yeung)
出版社:創意市集/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6月26日
書名:《香港百年:住公屋、飲杯茶、賭馬仔,尋訪在地舊情懷,重溫久違人情味》
作者:雪姬 (Suki Yeung)
出版社:創意市集/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6月26日

文/雪姬 (Suki Yeung)

人的集體生活回憶「公共屋邨」

香港的公共屋邨,俗稱「公屋」,是土生土長香港人的回憶。過去香港經濟剛剛開始發展時,大多數的基層人民都是居住在寮屋村內,經濟條件普遍差,到了五十年代,殖民政府為了安撫居民、協助民生,便興建起徙置區。到了六十年代,為了實踐人人上樓有屋住,還推出了「政府廉租屋計劃」,讓人民可以用低廉的租金承租政府房間,所以當時的公營房屋就稱為「廉租屋」。於是人們都有瓦遮頭,並且有了自己的家。直到1973年「徙置事務處」與「屋建會」兩大政府建屋部門,合併為現在的「房屋署」,從此所有廉租屋及徙置大廈均合稱為「公共房屋」。

在舊式公屋中可以看到長長的走廊,把無數戶人家連結起來,每家每戶有自己的間隔和鐵閘大門,走廊及大堂成為了孩童玩耍的天地,有些還沒完成功課的孩童,就只能隔著鐵閘和布簾偷望著外面的情況。最重要的是,這裡有著守望相助的街坊鄰里,大人們會把麻雀枱抬到走廊正中央,隔壁鄰舍就像約好般準時齊集「開枱」,這一切都是以往公屋獨有的常態,而且當時的香港人更在公屋裡衍生出各種屋邨文化及情誼,還有無數的小城故事。此外,公屋更孕育出不少天王巨星及名人。

獅子山下。(圖/創意市集出版提供)

歷史最悠久的屋邨──美荷樓@石硤尾邨

• 落成年份:1954年

• 古物建築評級:一級

• 地址:九龍深水埗石硤尾邨41座

香港最初的公共房屋就是石硤尾邨,因在一九五三年的聖誕夜裡,石硤尾寮屋區發生大火,導致五萬多名災民無家可歸、流離失所,進而迫使當時的殖民政府逼不得已,直接干預香港的房屋事務,並於災場原地起興建起兩層高的「包寧平房*」和徙置大廈,然後打造出了第一個公共屋邨「石硤尾邨」。

屋邨於1954至1963年期間逐步落成,共有29座6至7層高的H型徙置大廈,每個單位約只有120平方尺(約為台灣的3坪),供5個成年人居住。單位內沒有水電供應,至於廁所、浴室及水龍頭都統一建在每樓層的正中央,居民的生活日常不是待在自己的房子內,就是在長長的走廊上跟鄰居交流及乘涼。至於美荷樓則是首批建成的八座徙置大廈中的其中一座,並只稱為H座,直到1981年大廈重新改建,並為每個單位加入獨立廚房及廁所後,從此正式命名為「美荷樓」。到了2000年石硤尾邨的舊式大廈都要進行清拆重建,後來只剩4座沒有被拆卸,並以其他計劃一起進行但卻被荒廢了多年。最後在2009年,美荷樓正式動工改建為青年旅館,同時加入了大量現代化的公用設施,並於2013年竣工成為了現在的美荷樓青年旅舍。

被遺忘的歷史

在1956年的九龍雙十暴動期間,石硤尾邨內的居民大部分都支持中華民國,因此在雙十節期間,居民就在邨內掛起了滿滿的中華民國國旗。不過美荷樓也因高掛著「中華民國萬萬歲」的六層高高幡,便成為了暴動的核心地帶。

美荷樓。(圖/創意市集出版提供)

國際聞名的彩虹屋邨──彩虹邨

• 落成年份:1962 年

• 地址:九龍牛池灣彩虹邨紫葳路2號

彩虹邨近年成為旅客來港必到的打卡勝地,但其實這個公共屋邨亦屬香港最早期興建的公屋之一。現在接近60歲的彩虹邨,在剛落成的早期也曾經「威水*」過一時。首先,屋邨在開幕儀式請來了當時的港督柏立基主持。對當年的人來說,能夠入住公屋是一件非常幸運和興奮的大事,而且屋邨的設計融入了當時極流行的「包豪斯風格」,整個屋邨是由著名、百年英資投資建築工程公司「巴馬丹拿」負責,其設計為每一個單位加入了獨立廚廁,與當年其他的公屋設計不同,而且它更在1965 年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設計銀獎」,所以當時入住彩虹邨是一件非常風光的事。

此外,屋邨落成初期更有不少外國高官前來彩虹邨探訪,包括美國副總統的尼克遜(1964 年)、英國瑪嘉烈公主(1966 年)、英國皇室成員雅麗珊郡主伉儷及港督麥理浩(1980 年)。當年住在彩虹邨的居民都有一個獨特的小興趣,那就是居民只要走到大廈的高層梯間,便能遠眺啟德的飛機升降景象,這可是當時其他公屋沒有的特色機場風景。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及城市的發展,啟德機場需要遷到赤鱲角作擴充,至於啟德機場則在1998 年正式關閉並拆卸。

彩虹邨內設有完善的生活配套,更有著充滿歲月痕跡的老舖,而這些店舖種類都是因應居民日常所需而生,例如辦館、雜貨店、藥房、鐘錶行、舊式理髮店、酒樓、文具店等一應俱全。香港的公屋邨內會按照邨內的人口戶數而提供不同的配套,越大型的屋邨配套自然越多。如今的彩虹邨會再次成為世人的熱話,是因為其獨特的彩虹色大廈外牆令攝影發燒友瘋狂愛上,更吸引到不同國家的明星前來取景拍攝。

彩虹邨。(圖/創意市集出版提供)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香港百年:住公屋、飲杯茶、賭馬仔,尋訪在地舊情懷,重溫久違人情味》。


香港 歷史建築 機場 創意市集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洪蘭:變或不變?怎麼變?《如何跟上變化多端的世界》

生命僅僅是當下——寵物罹癌教我們的人生功課

當了父母後長年追尋的自我變成「無我」在養育中找尋新定位

古埃及文破譯200年,解開古埃及文密碼的鑰匙!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