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峰/留住傳統節日的儀式感

臺灣著名景點饒河街夜市前的燈會帶來濃厚的年節氣氛。(圖/Unsplash)
臺灣著名景點饒河街夜市前的燈會帶來濃厚的年節氣氛。(圖/Unsplash)

文/章雪峰

  對於傳統節日,今天的我們,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年年節日年年過。有的傳統節日,如清明、端午、中秋、春節被列入了國定假日放假安排。陌生的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實際上已不太能確切地知道,這些不同的傳統節日分別擁有哪些不同的節日風俗,應該怎樣異彩紛呈地度過。

  今天我們歡度節日,大多都是吃吃吃、喝喝喝。每過一個節日,人們都像蘇軾在北宋熙寧九年(西元一○七六年)的,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之時那樣:「歡飲達旦,大醉」。

  正是由於我們在每一個節日都「歡飲達旦,大醉」,所以每到春節,「年味兒越來越淡了」「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等等類似的感慨,就不絕於耳、甚囂塵上了。

  原來,今天的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任何一個傳統節日的形成,兩大要素不可或缺,一是相對固定的節日時間,二是約定俗成的節日風俗。換句話說,不是每一個節日都必須喝酒吃肉,都必須「歡飲達旦,大醉」的。我們不能只記得「相對固定的節日時間」,而忘記了「約定俗成的節日風俗」。

  這個常常被我們遺忘的「約定俗成的節日風俗」,其實就是我們一再強調的「儀式感」,也是促使我動筆創作本書的主要動因。

  借用百姓的,我所說的儀式感,就是除日的那一次「守歲」,就是元日的那一聲「拜年」;就是上元節熱騰騰的元宵,就是寒食節冷冰冰的熟食;就是清明節肅立祖先墓前那深深的一個鞠躬,就是觀看龍舟競渡那香香的一只粽子;就是節情人之間的深情相擁,就是中秋節親人之間的團團圓圓;就是重陽節登高的那一杯醇醇的菊花酒,就是臘八節熬煮的那一碗濃濃的臘八粥。

(圖/Unsplash)

  借用的語言,我所說的儀式感,還是王安石在除日的「總把新桃換舊符」,還是蘇味道在上元節的「火樹銀花合」,還是韓翃在寒食節的「日暮漢宮傳蠟燭」,還是張說在端午節的「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還是秦觀在七夕節的「柔情似水,佳期如夢」,還是韓滉在晦日的「萬家攀折渡長橋」,還是楊萬里在下元節的「自拈沈水祈天壽」。

  這些儀式感,這些節日,這些詩詞,這些詩人,都被我寫進了這本書裡。

  節日入詩,由來已久。已知的節日入詩的代表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那首〈迢迢牽牛星〉中寫到的「七夕」。從那以後,無數詩人在度過一個又一個節日的同時,也留下了一首又一首詩詞。

  節日千年傳承。本書寫了十六個節日,其中有傳承至今的節日,如上元、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陽、臘八、除日;也有傳承至今但略有變化的節日,如元日;更有幾乎已經消失不見的節日,如人日、晦節、中和、寒食、上巳、下元。

書名:《藏在節日裡的詩詞》
作者:章雪峰
出版社:好讀出版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1日

  詩詞千古吟唱。本書也對應地寫了十六首詩詞,其中不乏名人名篇。如上巳詩詞是「詩聖」杜甫的那首〈麗人行〉,上元詩詞則是唐朝蘇味道的那首〈正月十五夜〉;七夕詩詞是秦觀的那首〈鵲橋仙.七夕〉,中秋詩詞則是蘇軾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清明詩詞是唐朝杜牧的那首〈清明〉,重陽詩詞則是唐朝王維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這些傳統節日與習俗文化,是我們的獨有記憶;這些節日詩詞,是我們的認知密碼。我們身處於這個世界,應該記住傳統節日,記住節日詩詞。

  讀者諸君,特別是那些年輕的、年幼的讀者諸君,如果能夠在閱讀本書之後,增強對傳統節日的儀式感,增加對節日詩詞的親切感,則予事畢矣,予願足矣。

  是為序。

●本文摘選自《藏在節日裡的詩詞》序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中秋節 七夕 詩人 語言 端午節 好讀出版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保持湯汁清澈的秘訣 豆皮烏龍麵烹調的關鍵在於分開處理食材

豬隊友的價值在哪裡?和老公相處需學會向下包容

Webtoon世代崛起!條漫如何為數位文化產業帶來新興改變

《死者之書》從民俗學角度詮釋日本文學 以小說的方式描繪古代世界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