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影悟】文・溫德斯/消逝的天堂(上)

書名:《溫德斯談藝術:塞尚的畫素與觀看藝術家的眼光》
作者:溫德斯(Wim Wenders)
譯者:邱瑞鑾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3月31日
書名:《溫德斯談藝術:塞尚的畫素與觀看藝術家的眼光》
作者:溫德斯(Wim Wenders)
譯者:邱瑞鑾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3月31日

文・溫德斯:「唯有寫作,能讓我徹底釐清事物。凝視著眼前寫下的文字,我的思緒會逐漸清晰。」

《溫德斯談藝術》本書是德國導演文・溫德斯談論不同領域藝術家的散文集,在這些文章中他表達了對於影響、塑造和啟發了他關於創作概念的藝術家們的觀察和反思。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深深影響了溫德斯,啟發了他的創作靈感。(編按)

文/瑪莉.佐爾納奇(Mary Zournazi)、文.溫德斯(Wim Wenders)

消逝的天堂

(小津安二郎)

如果六○年代末期,

那位不知名的布魯克林家庭主婦,

沒有在地方文化中心,

看過那艱澀難懂的日本……


⋯⋯如果她沒那麼喜歡那些電影,

便不會有使命感,

更不會寫信轟炸美國的電影租賃業者,

告訴他們,

一定要讓美國民眾認識,

那當時無人知曉的日本導演作品……


⋯⋯如果丹.塔爾博特(Dan Talbot)

與他的「客電影公司」(New Yorker Films)忽略了這番提議,

這名布魯克林家庭主婦的熱情

就不會分享給其他人……


⋯⋯如果他在這間公司

沒有引進電影的權利,

便無法在小型的藝術中心放映……


⋯⋯如果我的一名好友沒能說服我,

之後有機會一定要看看,

那名充滿神祕色彩導演的作品(任何一部),

名字是小津什麼的……


⋯⋯如果我在那美麗的日子,

沒有碰巧經過「紐約客」電影院,

並在看見放映看板上的名字後,

臨時起意走進影廳,

看了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東京物語》……


⋯⋯那麼我便無法得知(甚至至今),

曾經有過一個

(如今已經消逝的)攝製電影的天堂。


這個發現耗掉了我那天整個下午。

(而我至今仍由衷地感謝,

那名無人知曉的布魯克林家庭主婦。)


我起初並未抱持任何期望,

之後卻有很長一段時間,

愣愣地盯著銀幕。

我之後慢慢地恢復意識並發現,

剛才在電影院裡的絕妙經歷。

我所見到的,

是從未在電影院裡見過的表現方式,

不多也不少。

我很難相信,

出現在我眼前的是純粹的當代、

純粹的事實與純粹的存在。

一切都是如此地親暱與新穎,

並令我產生了期待。


我當時首先理解的是,

這是一個極簡的故事,

(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皆是如此)

關於父親與母親、

兒子與女兒、

生與死。

然而在電影中發酵,

並令我感到訝異與震驚的,

不是家庭故事本身,

而是故事的呈現方式。

那個下午在上西城區,

就呈現在我與當時滿屋子的觀眾面前。


我當下並沒有太多想法,

但在看電影時,

我獲得了深刻的寧靜。

不僅呼吸變慢了,

精神也較專注,

融入了電影中的那家人,

融入了人類的本質。

笠智眾所演出的父親角色,

是每個人的父親,

當然也是我的,

而東山千榮子所演出的母親,

是每個人的母親,

當然也是我的。

他們很獨特,

同時卻又普遍與永恆,

不僅表現了自己,

也體現了他們的角色。


銀幕上的節奏,

成為我專注的節奏,

及我心跳的節奏。

其中的清晰與單純,

讓我的感情也逐漸清晰與單純。

電影的所有畫面都有一種謙遜的特質,

讓我忘卻外頭紐約的車水馬龍。

純粹的時間流動,

不僅打動了我的心,

也提醒了我人生的美好、

提醒了我所有事物都有意義,

只要願意將自己託付給這股流動。


如果世界上存在過製作電影的天堂,

就是這裡了。

純粹的存有與存在,

一個鏡頭接著一個鏡頭。

驅使一切的並不是劇情,

而是無法避免的人類命運。

一股祥和的感覺朝我襲來,

充滿了我的心靈與全身,

我從沒在影廳中有過這種感覺。


我離開電影院時充滿了幸福,

因此才走到街角,

便決定立刻回頭,

再看一次這部電影。

我再次獲得了同樣的感受,

確切地說,

是更深刻地沉浸在那祥和之氣中,

並完全地融入那流動的家庭故事。


曾經的電影製作天堂意味著

我們全都被驅逐了,

並在那國度之外製作(與觀看)電影,

在一個不友善的世界,

而那天堂般的祥和,

全然是烏托邦式的,

是遙遠的記憶與虛幻的希望。


在那天堂般的影廳中,

無論在角色之間,

或演員與觀眾之間,

都沒有距離。

我們都是這個故事的一部分,

在同一個《東京物語》中,

且生命被同一股力量推動著。


為什麼我們離開了天堂?

為什麼天堂曾經存在?

這些謎題我始終沒有解開,

而那天在紐約的下午,

我也不覺得有解開的必要。

然而我之後看了小津其他的電影

(全都為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甚至第一次去了東京,

只為了能看更多

他沒有被引介到歐洲與美國的作品,

並拍了《尋找小津》(Tokyo-Ga)這部電影,

以探尋他的足跡,

這才發現了一些端倪。

然而我無可奉告,

因為謎題就是電影本身。

一切都是如此地純粹與明白

(這樣的純粹卻隨著天堂一同消失了)。


我們已不再習慣,

看著一連串的圖像,

其間沒有任何隱瞞、

沒有任何的「背後含義」。

所有人都認為,

出現在眼前的一切,

都有沒表現出來的一面、

都有更深的含義。

我們已經習慣,

在銀幕與自己之間,

自動建構一個諷刺的距離,

但小津的電影作品,

並沒有為諷刺與抽象提供立足點。

相反地,

那些電影使我們擺脫了期待與偏見,

並重新檢視自己的態度。

(全文未完,上篇)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溫德斯談藝術:塞尚的畫素與觀看藝術家的眼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電影 紐約 大塊文化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短時間轉移到很多件事上算專注嗎?一個關鍵因素判別

LOG IN 台南/隨楊逵腳步到府城 入獄12次仍勇敢向世界呼喊

2008年瘦肉精食安疑慮2年後才驗出 集體食物中毒的未解之謎

終結無止盡減肥!認識無壓力瘦身法和營養學小知識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