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不想讓你知道的事》你的「居住地」象徵了你的一切

這是韓國首都首爾天際線。(圖/Unsplash)
這是韓國首都首爾天際線。(圖/Unsplash)

文/吳昌翼(오창익)

「你所居住之處象徵了你的一切」,這是大型建設公司的公寓大樓售屋文宣。

實際上怎麼將如宇宙般複雜的人類,僅是從其居住的房子判定他的存在?不管多想把公寓大樓賣掉,這種宣傳方式都幼稚無比。

雖然幼稚,但韓國社會卻與這樣的描述極為相似。公寓大樓的坪數成了財富標準,擁有多少財富則是評價他人的重要標誌。不看那個人的品格、德性或人際關係,只以他居住的房子來代表和評價他的一切,在這種謊言成為常識的時代,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房子的俘虜」,不再是房子的主人。

沒有任何國家像韓國這麼喜歡公寓大樓。雖然其他國家也有人口密集的情況,地價高昂而不得已蓋了公寓大樓,但在歐洲等地,公寓大樓則是居住弱勢階層的典型居住生活空間。只要是所得高達某種程度的中產階級以上,比起公寓大樓,歐洲人也寧可選擇附有庭園或綠地的獨棟住宅,就算坪數較小。在他們眼裡,公寓大樓是無可奈何才居住的非人性化住宅。

江南公寓大樓熱潮興起之前,我們韓國也曾經是那樣。在江南開發了大片土地,建好了公寓大樓要出售卻乏人問津,朴正熙政權便用各種方式來吸引民眾購屋,舉例來說,將原先位在首爾、京畿等地的名門高中遷移到江南,成功吸引人聚集之後,公寓大樓這種非人性化的居住空間,就搖身一變成了便利的居住空間。這個結果讓公寓大樓勝過獨棟住宅與聯立住宅,成為最普遍的居住型態。在二○○二年,公寓大樓居住比例僅有四七.七%,二○○五年增加為五二.五%,超過了半數。

(圖/馬可孛羅文化提供)

韓國公寓大樓的建造與販售方式,也是在其他國家找不到的。一般來說,公寓大樓會是一個人一輩子購買的最貴的東西,不管買下再怎麼昂貴的高級轎車,也不會高達公寓大樓的價格。買一件衣服我們都會考慮再三了,況且不管錢再多,當要購買汽車等高價產品時,我們還會親自試乘並瞭解汽車的各項資訊,深思熟慮後才決定是否購買。

公寓大樓卻是在建造之前就必須決定是否購買,通常會找當紅的漂亮女明星來廣告,或是看樣品屋就得決定購買與否,這就是韓國特有的「預售」制度。選好一片連土都還沒翻過的地,把要住在公寓大樓的人聚集起來,建設公司再搜刮他們的錢充當建築費用。如果建設公司資金不夠還能理解,但現在可是建設公司資金非常雄厚的時代,這舉世無雙的預售制度卻屹立不搖。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只憑參觀一下裝潢得美輪美奐的樣品屋,就得買下人生中耗費最龐大金錢的昂貴物品—公寓大樓。所謂的樣品屋,就是裝潢成最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模樣來誘惑大家,但實品屋和預售屋存在一定差異,民眾最後十之八九都住進和樣品屋截然不同的房子裡。

把還沒蓋的高價產品如詐騙般銷售出去的一等功臣,無疑是公寓大樓的廣告。站媒體業者的立場而言,那些為公寓大樓打廣告的建設公司,是媒體業者無法忽視的重要客戶。建設公司甚至有能力影響輿論風向,原因就在這裡。建設公司透過廣告影響輿論,而輿論又對政府政策造成莫大影響,在這一來一往的影響中,利益又更加龐大了。

圍繞著公寓大樓的問題可不只這個,以電影《龍之戰》引起熱烈討論的沈炯來導演,在他還是搞笑藝人的時候,以「英九」這個角色成名,他成為當紅搞笑藝人而聲名大噪時,「英九」也成為了傻瓜、笨蛋的代名詞。偏偏提供居住弱勢族群的,其名稱也冠上了「永久」一詞(韓文中「英九」與「永久」發音相同),居住弱勢族群原本就因貧窮而飽受歧視,連住房的名字都被叫成傻瓜,使住在社會住宅的孩子總是遭到難以忍受的戲謔嘲笑與歧視。

有些人說社會住宅居民要是來自己住的公寓大樓社區走動,就會害社區下跌,因此有些地方乾脆砌上圍牆,完全不讓社會住宅居民進出;還有學生家長示威,抗議不該讓社會住宅的孩子和一般預售住宅的孩子上同一間學校,甚至有不少家長直接對孩子說「別跟那邊(社會住宅)的孩子一起玩」這種話。

書名:《韓國人不想讓你知道的事:揭開65個韓國特有的「潛規則」,韓國社會文化觀察報告》
作者:吳昌翼(오창익)
譯者:楊筑鈞
繪者:Jo Seung Yeon
出版社:馬可孛羅/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3月30日

公寓大樓的畸形和扭曲,讓許多市民的人生也跟著畸形和扭曲了。其實大房子的方便性,說穿了也只有在搬家的第一天和舉辦溫居宴時才能感受到,屋主卻因此自認階級上升,內心產生更高的滿足感與優越感,這就成了讓人無法一笑置之的奇怪狀況,許多人就算荷包大失血也絕對要住進大坪數的公寓大樓。還沒看見房子就要買下,連房子的原價也不知道,建商或代銷當然也不會告訴你,我們就是活在這麼奇怪的社會當中。

當然,政府的不動產政策使得大坪數房屋成了更好的投資標的,也是造成這股奇怪潮流的原因之一。錢不夠也要貸款住公寓大樓,再為了償還貸款而勒緊褲帶過日子,一般庶民省吃儉用、緊抱著公寓大樓讓自己的人生消磨殆盡。然而,並非所有人都獲得了想要的結果,靠公寓大樓賺錢的另有其人。

人並不是為了公寓大樓而活,但原本只是人類居住空間的公寓大樓,似乎反而成了人生目的。許多人把幫助鄰居、拯救環境甚至為人權貢獻一己之力等有價值的事全都拋諸腦後,韓國人只要擁有一間公寓大樓的房子就能感到萬分幸福,真不知該認為他們簡樸還是愚昧。

●本文摘選自馬可孛羅/城邦文化最新出版之《韓國人不想讓你知道的事:揭開65個韓國特有的「潛規則」,韓國社會文化觀察報告》


社會住宅 廣告 南韓 房價 馬可孛羅文化 城邦出版社 閱讀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對身材不滿意?1張圖看你該減脂、增肌、還是維持!

韓劇如何銷售到全世界?這些談判說話技巧任何場合都適用

蔡阿嘎評難吃遭炎上!百年歷史吉野家如何成為日本國民美食?

你的氣血充足嗎?透過「三大症狀」來自我檢測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