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滔/愛不需要理由──讀《允許自己選擇愛》

文/趙文滔
(香港大學婚姻暨家庭治療博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諮商心理師、伴侶與家庭治療師)
做為一個家庭治療師,我常有機會目睹家庭裡的各種愛恨情仇。為了一句話、一件事折磨多年,翻山越嶺、走遍天涯也找不到解脫,彷彿獨自一人活在人間煉獄,陽光永遠照不到他,陰雨總是衝著他來。
可恨,總是找得到充分的理由。
我們大部分人都容易陷入恨,卡在恨的深淵裡很多年出不來,理直氣壯地認定自己有充分理由氣憤、委屈、悲痛、哀傷,任憑我們被這些負面情緒蒙蔽,看不見陽光,看不見身邊關心我們的人,也看不見值得我們關心的人。
恨的力量很大,可以把一個家拆散得四分五裂,彼此老死不相往來。但愛的力量更大,可以跨越恨造成的鴻溝,讓原本老死不往來的冤家破鏡重圓。
恨有千百個理由,但愛不需要理由。化解心結,有時也不過就一場深談,一杯茶的時間。喝完茶,想不起來當初為何恨這麼深,氣這麼久。我是家庭治療師,我看過,我知道。
這世上的不公不義、冤枉委屈數算不完,找到回家的路、找回愛卻很簡單。只是我們往往當局者迷,硬是看不見救贖就在自己面前,伸手可得。
還好旁觀者清。透過本書裡的故事,看著別人痴痴陷入自憐自艾,苦苦找不到出路,我們比較容易領悟:一點都不值得繼續留在陰暗處,陽光一直就在一步之遙,只等我們跨出第一步。
本書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輕巧地呈現人們在家庭中受到的傷害,以及心中對愛的渴望,其中蘊含豐富、動人的情感,讓人自然想讀下去。
文字間,作者並不以專家自居,小心翼翼接住一顆顆受傷的心靈,溫柔引導他們找回陽光。我看到一顆溫柔的心。
面對這時晴時雨、難以盡如人意的世界,如果我們還有力氣,與其拿來恨別人,不如拿來愛。愛需要勇氣,無比的勇氣,放下自己的傷痛,擺脫面子的束縛,冒著被拒絕的風險,跨出和解的一步。最壞的情況是,對方可能措手不及,無法立刻笑臉迎人,讓我們的玻璃心碎一地;最好的情況,是雙方都得以走出陰霾,重新找回笑容。
當我們身陷其中,需要一點推力,讓我們能走出流沙。可能是心靈雞湯般的一段話,可能是別人的一句問候,或只是一個關愛眼神,來自我們在乎的人。於是多年的冰雪突然融化,誤會悄然冰釋,陽光再度撒入心窗,世界重新充滿溫暖。
如果我們受傷太深,缺乏足夠勇氣跨出第一步,我們可以尋求幫忙。如果有一位帶著溫柔心的助人者拉我們一把,我們也許就有機會去到彩虹的另一邊。
家庭治療師心裡知道,家人之間有機會修復關係,最重要的不是因為神奇的治療技術,而是家人要重修舊好的決心與勇氣。他們原本就彼此相愛,恨只是相愛太深的糾結產物,如果撥開表層冰霜,就會發現愛一直都在。
家庭治療師只是幫家人把愛找回來。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於1月29日出版之《允許自己選擇愛》推薦序。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