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百寶】送潮人/親愛的硯臺
文/送潮人
文人的硯臺,就如同美女的鏡子。
歷來文房四寶中,誰居於首位一直爭論不休,但是這個精準有趣的比喻,認為硯臺是文人一生中陪伴最久而且最親密的物品,所以也必須相當講究。(原文出自明代陳繼儒《妮古錄》:「文人之有硯,猶美人之有鏡也。一生之中,最相親傍,故鏡需秦漢,硯必宋唐」。)
在現今已屬少數的書法族群中,使用墨汁的比例明顯高於墨條,因此即使書家們有硯臺,許多時候也是裝墨汁使用,而鮮少磨墨,其原因是現在書寫大字居多,墨液消耗快速,又不像古代多有書僮磨墨,因此瓶裝墨汁就比磨墨方便很多。
即使如此,文房四寶中也只有硯臺幾乎不會損耗,就算頻繁使用還是能傳家好幾代。宋代唐子西《古硯銘》就有說道 : 「筆之壽以日(計),墨之壽以月計,硯之壽以世計。其故何也?其為體也,筆最銳,墨次之,硯鈍者也。」雖然後面引導出莊子的哲學思想,但是也反映出文人對於生活物品的感知與延伸想像。因此,硯臺在文房中就有了一種特殊的地位,一種永恆、安靜與物主精神品味的象徵。
硯臺的發展與故事紀錄可謂卷帙浩繁,而從古至今,加上一海之隔的日本,總共可製硯的石材超過百種,在此僅能先介紹幾種主要款式與材質,例如唐代常見的箕形硯、宋代抄手硯,以及以材質分類的四大名硯:廣東端硯、安徽歙硯、甘肅洮硯、與人工燒製的澄泥硯,以上四種在臺灣市面上常見的只有端硯與歙硯,並且多是這些產地較為普通的石材,甚至是來自其他產地相近的岩石。
一方好的硯臺必須要有明確的實用性,陸游的《老學菴筆記》有說:「硯若無池受墨,則墨亦不必磨,筆亦不須點,惟可作枕耳。」就點出硯臺不能不考慮使用,但是在現代很多製硯、買硯的人眼中,硯臺往往側重於藝術雕刻,只有材料極佳的硯石,會做成素雅的平板硯。古人說:「筆硯精良,人生一樂」,若是要體會古代文人的雅趣,以賞玩價值與保存的方便程度而言,硯臺是文房百寶中的首選!
●專欄「文房百寶」:送潮人,來自桃園,大學與研究所專攻工程科學與天文學,曾有多次翻譯科普書籍與演講、展覽經驗,喜愛古典文學、藝術與服飾等,平素裡也略有涉獵。期望能將自己生活體驗中,美好的、趣味的所學及感受,逐一向大家分享並多多交流。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