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廣藝誌

由廣藝基金會成立的「AQ廣藝誌」,以表演藝術為核心,專注於國內表演藝術發展,用多元的角度,和大家一起觀看這個神奇有趣的黑盒子;你會發現,原來表演藝術離我們這麼近!

作家好文

把被遺忘的歷史書寫回來— SML樂劇創製音樂劇《熱帶天使》獵女犯1940s

《熱帶天使》講述二戰時日本殖民期間,一位臺籍日本志願兵遠赴南洋作戰的故事,作品牽涉龐大的地緣關係、時空背景和紛亂政治,開啟了臺灣音樂劇勇敢的新篇章。

能量迷幻未歇的青春浪潮,詩意魔法般的劇場不思議──羅伯勒帕吉×機器神《庫維爾1975:青春浪潮》

今年羅伯勒帕吉作品《庫維爾1975:青春浪潮》訪臺,故事發生於1975年的加拿大,在已不復存在的庫維爾(Courville)小鎮,一位青少年西蒙在面對身體變化、同儕互動、家庭異變,乃至於社會政治的動盪局勢,如何安放自身手腳與心靈,找到情緒與困境的出口,迎來混亂後可能的和解與平靜。

創傷與荒謬並存的溫柔──提亞戈・羅提吉斯✕日內瓦劇院《不可能的邊界》

《不可能的邊界》劇本取材自真實訪談與田調,跟國際紅十字委員會(CICR)和無國界醫生組織(MSF)在日內瓦的工作人員見面,COVID-19疫情期間,演員也一同加入線上視訊訪問的過程,共同梳理大量的口述記錄,披露人道救援工作者的難題和對這個世界的企求。

奇異美麗是與生俱來的正義──泰勒‧馬克《Judy秀:美可敵國》

《Judy秀》演出於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戰爭一段:時間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只要你是14歲到40歲的男性,當時就是被徵召上戰場的一批,所以現在邀請你上舞台參戰。舞台上同步降下1914年英國愛國歌曲 Keep The Home Fires Burning 的部分歌詞,並請台下觀眾跟著哼唱思考:現在緩步移動上台的人們,有各式各樣的身分,朋友、丈夫、兒子、戀人,他們很有可能一去不返,但我們依舊不能失去信心,而是誠心祈禱,讓家裡的薪柴持續燃燒,直到他們回家。以為戰爭離我們很遠嗎?想著烏俄開戰了一年尚未止息,臺灣也有個不友善的鄰居虎視眈眈、從未放棄武力進犯。原本開心錄影的我,錄著唱著反而覺得好哀傷。男人戰爭,我們收拾,然後不停輪迴,再戰爭、再收拾、再輪迴;所以需要力量、需要抗爭、需要覺醒、需要讓我們的想法與希望被看見!

太陽花學運9週年!王柏偉:《少年待在立法院的那幾天》如何召喚政治的日常性與個體性

讓我們不要直接進入作品的討論,先回頭思考太陽花學運之於我們個人的意義。如果要舉出跟這個社會運動相關的人事物,我們現在會想到甚麼?林飛帆?馬英九?江宜樺?佔領國會?服貿(《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若是論及這個運動的政治影響,多數人應該都會同意,由2014年到2016年,從地方到中央的選舉,國民黨之所以大幅失去執政的版圖,主要是這個社會運動所帶來的後續效應。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什麼呢?對於多數人來說,這個社會運動主要的意義,就在於它扭轉了當時的政治生態,讓已經固化的政治結構產生板塊式的斷裂,甚至成為「世代」等級的政治事件,深刻地影響了台灣政治發展的方向。

所謂的混種,是無限的自我挑戰──鴻鴻與《天中殺》

鴻鴻提起他閱讀黃靈芝的作品時,充滿了挖掘寶藏的興奮感。他形容黃靈芝就像是王禎和、黃春明那樣偉大的小說家,其中《天中殺》字裡行間強烈的畫面感,是他一眼就認為極具劇場意象的作品。

「我要把進館人數轉換成買票的人!」──地表最強藝文中心高雄衛武營總監簡文彬

要身兼二職並不容易,更何況其中一項還是最高級別的行政職。簡文彬也的確形容自己除了睡覺時間之外都是工時,早在歐洲的時候,就習慣了這種忙碌的節奏。「我嘗試過一周規定幾天不讓同仁打擾的日子,但馬上就發現不可能,因為作為場館總監,每日就是有柴米油鹽醬醋茶要處理。」那要怎麼抽空準備指揮工作?簡文彬自有一套他口中「把時間拉長」的預熱法。

從街頭長出來的藝文組織!逆風劇團陪孩子找回自己

仔細看看逆風劇團,會發現它跟一般劇團太不一樣,除了演出的戲劇本身來自大家彼此的故事,因此有著家庭教育、安置機構等獨特議題,也時常在劇裡融入演出者的興趣與背景。比如說,不愛演戲、喜歡陣頭,那就將陣頭放進演出中;喜歡唱 K,那就來做音樂劇。

【技術與藝術】王柏偉/如何做一場關於少女的獨腳戲?

在旁人眼光無所不在的時代,或許沒有哪一個社會角色比「少女」更能夠感受到個體獨特性與群體規範之間的強烈拉扯。對創作者們來說,少女是擁有完整思考與感知能力,但是我們的社會卻沒有給予相應權力的生物。在這齣表演裡,少女所指涉的是社會層面上的「角色」分配,而非生物層面或心理層面上的個人特質。也因為如此,創作者們認為,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讓少女無法成為自主個體的少女時代。

每個為所愛付出熱忱者,都值得掌聲 ── 《台灣有個好萊塢》

《台灣有個好萊塢》的故事發生在 1960 年代的台灣,當時台語片因現實因素與政府推行國語運動,面臨觀眾流失的窘境,因此劇中也呈現這段從巔峰走向沒落的過程;然而,現在的年輕世代對此並不瞭解,只能從歷史紀錄挖掘這段過往。許孟霖就提到創作需要龐大的資料,無論是修復電影、參考書籍、老電影口述歷史,或是以當時為背景的戲劇,他什麼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