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吃

精彩專訪


【琅客來了】馬世芳:再忙,總有一餐飯的餘裕,總有執起筷子的從容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燒菜做飯在台灣社會成為一件奢侈的事,網路上關於現代人為什麼熱愛外食的討論經常引發論戰,多的是人精打細算,就為證明自行烹飪的成本遠高於從家門外買食物回來,要是論據不足被駁倒了,他們還有一招:忙都忙一天了,誰有心情做菜?我叫美食外送當大爺,不輕鬆嗎?
可仔細想想,外送員服務再周到,上門的食物總有些狼狽。你必然得費力拆開七結八扭的塑膠袋,可能還要收拾運送過程中外溢的湯汁、透包裝而過的油光;好不容易打開餐盒,面對的卻是五官易位面目全非的菜餚......你忍不住埋怨,商家平台都該加註一句「本圖案僅供參考,實際內容參見實物」。

「講究通常是帶來麻煩的代名詞。」馬芳說,「講究」二字往往與多花錢劃上等號,但在更多時候,講究是種意願——以泡麵為例,大可沖泡三分鐘了事,但也不妨燒鍋開水,調理包外再加點佐料,打顆雞蛋。同樣一碗泡麵,你得到的是更充足的營養及心理上的餘裕感。

打顆雞蛋麻煩嗎?可能真有點,畢竟雞蛋殼還得做垃圾分類,但判斷這麻煩值不值得,其實也就是講究與否的分別。「行有餘力時偶爾講究一下,生活比較不會那麼潦草。」他這麼說道。

《也好吃》是本奇書,寫料理不像食譜那樣分條列項,寫回憶又不乏對當前生活的觀察、人情世故的懷想,還未閱畢都讓人好奇,他為什麼寫這樣一本書?原本設想這本書該是什麼模樣?

完整內容👉【琅客來了】馬世芳:再忙,總有一餐飯的餘裕,總有執起筷子的從容

書籍介紹


懂音樂的他,你認識已久
懂吃、懂下廚的馬世芳,正式報到

一個饞人的自白,引你穿過時間,品嚐念想食物的幸福,家傳百頁包肉、爸爸的酸梅湯、姑奶奶的茄餅、人生第一杯卡布其諾……21篇散文,追溯21個食物背後的故事、充滿滋味的記憶畫面。

一朝洗手做羹湯,領你進入廚房,體會創造美味的滿足,一碗麵、一鍋飯、蚵仔雙味、大肉三鍋、小排四帖、家常六則……72道家常料理親手演繹,娓娓道來程序與訣竅,少的是小心翼翼的緊張,多的是從容頑皮的樂趣。

自稱饞人的馬世芳,從疫情期間煮一碗麵開始,結合曾經的美食記憶,揉成他的廚房道理。廚房裡,他像個好奇孩子,興致勃勃尋找著好吃、好玩、好掌握的做菜樂趣。他鑽研,可書裡不寫他的鑽研;他講究,反而不那麼講究也好吃的招數書中經常可見。

他做菜有一種彈性。不只是食材替換的彈性,做法上的彈性、難度上的彈性、心情上的彈性,加上絕好的文筆,構成他寫吃喝做菜時的獨特魅力。主持音樂節目時專業又精準的馬世芳,在廚房裡展露出自在寫意。

吃,從來就不只是味覺的饗宴,細火慢燉的還有心靈的溫度。



★各大電子書通路同步上架★









★各大紙書通路同步上架★





作者介紹


馬世芳

廣播人,作家,電視主持人,一九七一年生於台北。曾獲六座廣播金鐘獎。著有散文輯《地下鄉愁藍調》、《昨日書》、《耳朵借我》、《歌物件》,曾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等。主編《巴布‧狄倫歌詩集》、《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民歌四十時空地圖》等書。曾以公視《音樂萬萬歲第四號作品》獲提名電視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

因為有音樂,天空總是顯得格外的藍


延伸選書,2/29前限時優惠單書88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