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期數
出版資訊
出版日期
2023-10-01
線上出版日期
2023-10-17
分級
普級
語言
繁體中文
閱讀更多
本期介紹
‧《解讀單車王國》
封面說明:
台灣自行車車廠致力品質專精與創新,是全球高階自行車 的製造基地。(林旻萱攝,蕭郢岑設計)
本期簡介:
有一種綠色環島交通工具,既零碳排、環保又自在,也很貼近土地,只要放緩速度,旅遊與健身兼具,最重要的是,全台知名景 點,用騎的,也能到。
在台灣流行一種說法:「想要環島,開車太快,走路太慢,騎自行車剛剛好。」2015年底通行的自行車環島一號線,起訖點是台北市松山車站,以台一線和台九線為主軸,全長960.8公里,沿途每15至20公里都設有補給站,另可搭配高鐵、台鐵接駁,環島一圈約9到14天。
經此路線可沿西台灣南下,繞經南台灣,再由東台灣北上,途中可至幾條環島支線,如北中南的濱海段、內山線、日月潭、故宮 南院、奇美博物館、東海岸花東縱谷、蘭陽平原⋯⋯等,這種綠色旅遊方式,在國內外都很風行。
封面說明:
台灣自行車車廠致力品質專精與創新,是全球高階自行車 的製造基地。(林旻萱攝,蕭郢岑設計)
本期簡介:
有一種綠色環島交通工具,既零碳排、環保又自在,也很貼近土地,只要放緩速度,旅遊與健身兼具,最重要的是,全台知名景 點,用騎的,也能到。
在台灣流行一種說法:「想要環島,開車太快,走路太慢,騎自行車剛剛好。」2015年底通行的自行車環島一號線,起訖點是台北市松山車站,以台一線和台九線為主軸,全長960.8公里,沿途每15至20公里都設有補給站,另可搭配高鐵、台鐵接駁,環島一圈約9到14天。
經此路線可沿西台灣南下,繞經南台灣,再由東台灣北上,途中可至幾條環島支線,如北中南的濱海段、內山線、日月潭、故宮 南院、奇美博物館、東海岸花東縱谷、蘭陽平原⋯⋯等,這種綠色旅遊方式,在國內外都很風行。
閱讀更多
目錄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6自行車、零件和它的產地
高階自行車生產聚落──台灣
Spinning Wheels:
How Taiwan Became a Hub
for High-End Bicycle Manufacturing
文‧鄧慧純 圖‧林格立
18全球不敗
尖端單車零組件在台灣
On Top of the World:
Cutting-Edge Bike Parts from Taiwan
文‧曾蘭淑 圖‧莊坤儒
28與永續並肩而騎
下一輪的智慧電輔車盛世
Cycling for Sustainability:
The Growing Market for Smart e-Bikes
文‧蘇俐穎 圖‧林旻萱
38騎行台灣
經典‧深度‧挑戰
Cycling in Taiwan
—From Island-Circling Tours to Pump
Tracks
文‧郭美瑜 圖‧莊坤儒
影像對話 Photo Essay
56《光華》攝影徵件
台灣農村與農遊
Readers’ Photos:
Rural Communities and Agritourism
全球視野 Global Outlook
66生物多樣性危機
產官學民守護寶島生態行動
Safeguarding Taiwan’s Biodiversity
Multidisciplinary Solutions
文‧李雨莘 圖‧林旻萱
74陰影中的生命之光
台灣視障跑者跑向國際
Dashing Through the Dark:
Visually Impaired Runners
from Taiwan Go International
文‧李雨莘 圖‧林格立
島嶼行旅 Around Taiwan
84小蝦立大功
櫻花蝦
Small Is Bountiful:
The Sakura Shrimp
文‧曾蘭淑 圖‧林格立
94踏進男仕理髮的神秘領域
探索台式理容文化
The Mysterious World of Men’s
Barbershops:
Exploring Taiwanese Hair Salon Culture
文‧陳群芳 圖‧莊坤儒
產業新創 Entrepreneurship
104小花蔓澤蘭的生態難題
把綠癌變綠金
Invasion of the Mikania Vine
—Turning “Green Cancer” into “Green
Gold”
文‧蘇俐穎 圖‧林旻萱
多元族群 Communities
114「玉山守護者」的文化復振
布農人「花圃計畫」種原生小米
Renaissance of Bunun Millet Culture:
Growing Native Varieties
Under the Garden Program
文‧郭美瑜 圖‧林格立
◎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
2騎,就對了
Let’s Ride!
文‧陳亮君
◎來自地方的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Home
1森之路
Forest Road
圖/文‧莊坤儒
50月月好讀
Variety Pages
文‧雪羊(黃鈺翔)
6自行車、零件和它的產地
高階自行車生產聚落──台灣
Spinning Wheels:
How Taiwan Became a Hub
for High-End Bicycle Manufacturing
文‧鄧慧純 圖‧林格立
18全球不敗
尖端單車零組件在台灣
On Top of the World:
Cutting-Edge Bike Parts from Taiwan
文‧曾蘭淑 圖‧莊坤儒
28與永續並肩而騎
下一輪的智慧電輔車盛世
Cycling for Sustainability:
The Growing Market for Smart e-Bikes
文‧蘇俐穎 圖‧林旻萱
38騎行台灣
經典‧深度‧挑戰
Cycling in Taiwan
—From Island-Circling Tours to Pump
Tracks
文‧郭美瑜 圖‧莊坤儒
影像對話 Photo Essay
56《光華》攝影徵件
台灣農村與農遊
Readers’ Photos:
Rural Communities and Agritourism
全球視野 Global Outlook
66生物多樣性危機
產官學民守護寶島生態行動
Safeguarding Taiwan’s Biodiversity
Multidisciplinary Solutions
文‧李雨莘 圖‧林旻萱
74陰影中的生命之光
台灣視障跑者跑向國際
Dashing Through the Dark:
Visually Impaired Runners
from Taiwan Go International
文‧李雨莘 圖‧林格立
島嶼行旅 Around Taiwan
84小蝦立大功
櫻花蝦
Small Is Bountiful:
The Sakura Shrimp
文‧曾蘭淑 圖‧林格立
94踏進男仕理髮的神秘領域
探索台式理容文化
The Mysterious World of Men’s
Barbershops:
Exploring Taiwanese Hair Salon Culture
文‧陳群芳 圖‧莊坤儒
產業新創 Entrepreneurship
104小花蔓澤蘭的生態難題
把綠癌變綠金
Invasion of the Mikania Vine
—Turning “Green Cancer” into “Green
Gold”
文‧蘇俐穎 圖‧林旻萱
多元族群 Communities
114「玉山守護者」的文化復振
布農人「花圃計畫」種原生小米
Renaissance of Bunun Millet Culture:
Growing Native Varieties
Under the Garden Program
文‧郭美瑜 圖‧林格立
◎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
2騎,就對了
Let’s Ride!
文‧陳亮君
◎來自地方的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Home
1森之路
Forest Road
圖/文‧莊坤儒
50月月好讀
Variety Pages
文‧雪羊(黃鈺翔)
閱讀更多
雜誌簡介
此電子雜誌為PDF格式。
購買提醒:
1.《台灣光華雜誌》為電子雜誌,不會有紙本雜誌寄送。購買前請先免費試閱,了解其閱讀形式。
2. 訂購《台灣光華雜誌》電子雜誌產品,享有 udn 網站會員提供的服務,恕無法享有《台灣光華雜誌》雜誌紙本提供的訂戶服務。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