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浪群雄1~3套書:那些做電影的人
組合商品內容
簡介
"「這是電影界最黑暗的時代,也是最有可能的時代。」
記錄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浪潮40年
致 那些拍電影的人
明驥、吳念真、小野、楊德昌、柯一正、陶德辰、張毅、
段鍾沂、侯孝賢、朱天文、陳坤厚……陸續登場
「鑽木取火,終於冒煙了!」
――侯孝賢, 1989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悲情城市》獲獎感言
記錄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浪潮40年
致 那些拍電影的人
明驥、吳念真、小野、楊德昌、柯一正、陶德辰、張毅、
段鍾沂、侯孝賢、朱天文、陳坤厚……陸續登場
「鑽木取火,終於冒煙了!」
――侯孝賢, 1989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悲情城市》獲獎感言
「我不是要畫傳統的英雄敘事,而是這群平凡認真的人怎麼相遇與合作的故事。如果說沒有一個人是單獨存在的,台灣新電影也不是單獨存在的。社會各領域不甘於守舊的驅動力默默匯流,海平面上才能竄出這道浪。」――小莊
本書的開始――電影與漫畫的交會
小莊提及,當年他們和侯孝賢的公司位於同一棟公寓,五樓剪接室有兩間,他在剪廣告,隔壁就是廖慶松在剪吳念真的《多桑》(1994)和萬仁的《超級大國民》(1995)。那是1990 年代初期,新電影導演們漸漸出頭後,開始有廠商指名找這些導演拍廣告,但短秒數的廣告敘事和電影的不同,這些電影人花了不少時間才適應。
為什麼想畫這些電影工作者?小莊對那段時光很想要記錄下來,遂開始研究資料,他意識到,「小野和吳念真,兩個非本科生進入當權者轄下的中央電影公司(中影),做體制不樂見的事,最後各路天才出面幫忙,凝聚成一個浪潮。」深刻覺得這是一個熱血勵志故事。
然後開始提案,作田調,寫腳本大綱,他以報導方式處理,安排電影工作者相關人物出場,最重以3集完成《潮浪群雄:那些做電影的人》。
時代背景
1980年代的台灣,威權體制式微,民風逐漸開放。由黨國掌控的電影龍頭—「中央電影公司」也開始面臨巨大挑戰,從市場對「政治正確」的歷史鉅片反應疲軟,到電影內容在威權與民主間,那個拉扯而模糊的審查界線不知如何拿捏。時任「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的政戰少將明驥,大膽聘用兩位非電影專業的「文青」:在地文青吳念真、海歸文青小野,進行改革,在少將的鼓勵與兩位文青的熱忱下,屢次衝撞體制並與諸多當時的新銳導演合作。這段期間,不僅台灣電影圈逐漸形成一股風潮,更多次於國際上獲獎,翻轉台灣電影人的視野,更成為台灣電影新浪潮的推手。
電影新浪潮與台灣文學的碰撞
一批年輕作家如吳念真、小野、朱天文、朱天心、廖輝英等人,紛紛投入編劇的工作,新生代導演向台灣文學取經,碰撞出新火花,走向社會寫實題材,開啟了台灣電影與作家之間相互輝映的創作時期。
台灣新電影從《光陰的故事》(1982)開始,《小畢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風櫃來的人》、《油麻菜籽》、《冬冬的假期》、《青梅竹馬》、《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恐怖份子》、《尼羅河女兒》、《悲情城市》等,這股浪潮開啟了另一種電影美學與影像的世界觀,為台灣電影創造歷史定位。尤其在1989年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後,更奠定了台灣新電影創作者的歷史地位。
名人推薦
小野(文化部部長、劇作家、原中影公司製片企業部副理企劃組組長)
廖慶松(電影剪接師,包括《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
陳懷恩(電影攝影及導演,《練習曲》《逍遙遊》《如歌的行板》)
黃建業(影評人、北藝大劇場藝術所兼任副教授)
劉振祥(攝影師、《戀戀風塵》劇照)
鴻鴻(劇作家、導演)
藍祖蔚(電影人)
褚明仁(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少年吔,安啦!》《悲情城市》《油麻菜籽》數位修復發行統籌)
王耿瑜(《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編劇)
馬欣(影評人)
馬世芳(作家)
李桐豪(作家)
王師(牽猴子行銷總監)
蔡珮玲(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獎得主)
傅天余(《帶我去遠方》電影導演)
孫松榮(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電影創作學系合聘教授)
鄭秉泓(影評人、《台灣電影變幻時:尋找台灣魂》作者)
王祖鵬(粉專「地下電影」經營者)
——齊聲推薦
回頭看新浪潮導演,他們是真的用自己的生命、在看自己的土地。台灣有許多社會現象沒有被深刻反省,新浪潮導演會去反省自己和土地的關係、國家的關係,與社會的關係。——廖慶松(電影剪輯師)
我不是天才,但是何其幸運,在人生最絕望的時刻,卻遇到了成群結隊而來的天才,為了彼此深信的理想,不計較個人利益互相扶持前進這樣幸運的事情,人生只會有一次,當然會念念不忘。——小野(文化部部長、劇作家、原中影公司製片企業部副理企劃組組長)
小莊的《潮浪群雄1》無疑是敍説臺灣新電影運動,最趣味盎然的一本書。這不單只因為它是漫畫,更特別的是它重現了80年代有趣的政治、社會、文化氛圍。書中人物活靈活現,突出經由細致觀察的角色個性,情境撰述充滿戲劇性和幽默感。簡而言之,這份追懷不濫情地勾勒出鮮活的年代生活圖像,是它最難能可貴之處。――黃建業(影評人、北藝大劇場藝術所兼任副教授)│Openbook漫畫評論
閱讀更多